三书六礼迎进门,再报备官府,方算一对正经夫妻,若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亦无婚仪,便算不得为正妻。
说来也讽刺,私奔是两个人的事,世人独独对女方苛责有加。
“不会真有傻姑娘受骗,同他私奔还生下这么个女娃儿吧?”
谢温婷苦涩笑道:“多傻啊,多傻啊!”
“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那六十大板怎么没将他打死!”
宋媮没说话,任她将头扭去一旁平复杂乱难静的心绪。
许多事,明知前有血泪教训,可后还有无数人复又走上相同的道路,不过是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不过也许是因为她们既没有身边人提醒,也没有读书以获取前人箴言的机会吧。
小女娃儿的头发,已经长到可以铺满她单薄瘦小的肩膀了,大约是照看她的人不上心,并不为她修剪一二,只草草用一条粗布绑了绑了。
那褐色布条如今松松垮垮,挂在发尾也快要滑下来了,看着不怎么舒服的样子。
宋媮抬手将小姑娘唤来,她胆子也大,既不畏缩害怕不肯上前,更不往后躲,只是看看谢温婷,嗒嗒两步走过去了。
宋媮让她背对着自己,将布条轻轻取下,抖开头发发现还有不少打结的,一团一团结在一起,手梳不开只能慢慢解。
她一点一点的撕着结巴在一起又硬又糙枯黄的发丝,实在成团结块得顺不下来的,便拿茶水倒在手上沾湿了再顺。
谢温婷不知何时转了过来,手肘抵着桌面正望着二人。
宋媮会为自己梳些简单的发髻,对着别人的头发便显得有些无措了。
她尝试着一只手拢起头发,留出一只手左右捞掉下去头发,生疏还算顺利的,用原先的布条绑稳。
小姑娘举起手碰了碰整齐的头发,转过来抬头看她。
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像两颗晴空绿藤下,刚洒水覆上层水膜的黑葡萄,水灵灵的。
宋媮自袖中掏出一方帕子,叠两叠倒些茶水晕湿,茶水微烫,她晾着等变温了才往小姑娘脸上擦。
“你娘亲呢?”弯腰,边擦着脸上的污渍,宋媮边柔声问。
“在长乐原。”柔软光滑的锦帛擦过眼睑,她乖巧闭眼稚声回道,咬字有些含糊。
“长乐原?哪儿?”谢温婷探头问道。
“长乐原,邺京城外东南角,京中百姓死后多葬在此处。”
“你见过她吗?”她又问。
“没有。”
看来多半是人没了。
“今年几岁了?”
“四岁。”
“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吗?”一张脏兮兮的小脸终于被擦干净了,接着擦完手。
马车内没有可以让她搓洗的盆盂,那方帕子被她折来折去的用,如今不堪入目只能暂且放置在小桌上。
“擦干净是个好看的小娃娃。”宋媮笑着摸她的头。
“我瞧瞧。”谢温婷倾身凑过来。
“雀儿。”她突然开口,有些怯怯的,像是在嘴里酝酿了许久,“我爹叫我雀儿。”
“哪个‘雀’?”谢温婷问宋媮,“‘麻雀’?‘喜鹊’?”
宋媮无奈回看:“我怎知?”
自然,小女娃儿也是不知道的,毕竟她连字也不识。
两人齐齐陷入沉默,半晌,宋媮先开口问,“你想要个新名字吗?我们给你取,或是日后识文断字了你自己取?”
小姑娘看看谢温婷,又看看她,犹豫着点了点头。
“你后面那句话她没听懂。”谢温婷断定道,自顾自又问,“意思就是以后有人教你读书,你这个名字不好,以后你自己读书了自己给自己取一个新的好不好?”
这次她听懂了,连连点头。
宋媮同谢温婷相视一笑。
临下马车时,谢温婷要牵着她下去,弯腰走了两步没牵着人,回头一瞧,小姑娘正迟疑留恋站在原地看着宋媮。
谢温婷哭笑不得,认真同顿住的宋媮商议:“要不然让她跟着你?”
在她看来,实则她们两人跟着谁都一样,也不是什么大事。
出乎她意料的是,宋媮摇头了,轻缓却不容置疑。
她弯腰看着小姑娘的眼睛,笑着又摸她头:“跟着我不好,跟着谢姐姐,好吗?”
谢温婷不明所以,不过很快她又被那句谢姐姐吸引,称呼新鲜,叫出口的人更新鲜,她藏了藏嘴角的笑意。
雀儿点头,上前拿起宋媮放在桌沿的帕子,转身走到谢温婷身边,回头看宋媮一眼,跟着人下了马车。
夜黑星明,孤院寂寥,静安院如同其名,烛火稀疏,只有不知名虫子的叫声,毫无规律的响着。
没来得及用晚膳,受青芷提醒,明日四月十五乃是朔望日,邺京大小官员都要上朝。
老师很可能会在明日早朝,向陛下递交宋长鸣违反律法的证据,陈述罪状。
如今父亲不再京都,郡公府上朝的唯有二叔,他在朝代表的是宋府的态度。
“去二房说一声吧,宋长鸣目无王法,宋府不可能同流合污。”她侧首对青芷道。
紫芸却考虑到其他,略有顾虑:“宋族有不少在朝为官的,他们要是回护……”
宋媮却是不在意,叫人先摆晚膳,等青芷回来了刚好可以一起吃。
“只要二叔坐上观壁,他们也不会轻举妄动。
“更何况,宋族算什么,”宋媮坐下,紫芸帮着往桌上布菜,“蒋相门生才称得上遍布朝堂。”
蒋家和林家拉锯快两个月,陛下自岿然不动。
赵霁这段时日更是规规矩矩,见她与宋长鸣有来有往,他只管隔岸观火。
大概是容妃特意交代过,让他韬光养晦,她的继后之位不过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