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的字迹极为潦草,像是在宣泄某种愤懑。
她说。
“从麦田水道到洋面包店的路,究竟还要走多久?”
面包车开得平稳,十分钟后,陆垣也踩下刹车,停在了小学门口。
门卫还是曾钰婉日记里提到的那个老人,“布满沟壑的脸庞,眉眼和善,穿着马甲,二三十度的天好似不怕热”。
门卫探出脑袋:“您找谁?”
陆垣也:“我找许郝秋许老师,她是我堂姐。”
曾钰婉在日记提到,这个门卫“虽然看上去好糊弄,但问起话来追根刨底,非得把你的关系摸透了才放行”。
门卫对着陆垣也说:“那你说说许老师母亲叫什么名字,家里几口人,电话是多少?”
陆垣也说:“许老师母亲是我姑母,名字是陆瑾,家里算上小孩一共五口人,电话是……”
他笑笑,掏出手机:“我给她打个电话,您放心,我肯定不是可疑的人。”
门卫没吭声,等着他拨电话,陆瑾的声音很快通过扬声器传来:“对对,阿饼叔啊,这是我们家阿垣啊,你以前不还抱过他嘛!是,是……就是那个阿垣啊,我哥哥家的孩子……”
微风四起,陆垣也进门,没走两步,门卫苍老的嗓音顺着风吹来:“怎么那么眼熟呢,总感觉在哪见过……”
将近三十年前,曾钰婉也来过这里。
日记里写着,“他说,文吉小学需要一个食堂,一个让孩子们不必在风雨中穿梭,也能吃上热腾腾饭菜的食堂”。
“这里的围墙很矮,我问他,为什么我们不建一堵又高又厚的围墙来抵抗外来风险。”
“他说,这里的孩子不比城里,每到农活季,家长都会寻来,孩子们也成了劳动力。门卫大叔尽责,一个个盘问费事儿,不如就放着这样一堵矮墙,家长探个脑袋就能喊应里面的孩子。”
“我说,这里什么都没有,连读书的孩子也没几个,你给他们造教学楼,造食堂,造操场,没有人也不会记得你是谁。”
“他说,人活着的最终结局就是死亡,被谁记住被谁遗忘都不是要紧事,不如趁着人还在,多为国家做点贡献。”
陆垣也跟着日记里的方位,很快摸到了东面的操场,孩子们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簇拥到他身边,问他是不是姓陆。
他答。
是的。陆垣也。
小家伙们欢呼雀跃,一个个的上前,拉他的手,推他的背,口中叫嚷着“跟我们来”“跟我们来”。
曾钰婉也见过这里的小孩,只不过和现在的陆垣也隔了一代。
她说,“这些孩子不怕生,很亲人,让人紧着的心脏一阵阵发酸发软”。
“你们认识我?”陆垣也问。
小孩们扬起袖子捂嘴,在他的身边偷笑。
“认识认识!”
“认识认识!”
“当然认识啦,你就是嘉意姐姐说的那个——”
孩子们异口同声:“读书很好又很有出息的大哥哥!”
曾钰婉说,“孩子们热情地过分,一个个上前围住我,将我带到那个男人身边……”
清风吹来樟树钝钝的木质香,空气入肺,混合着一股不知名的味道,陆垣也想起新家装修,花圃内那块告示牌被刷漆时,他也闻到过类似的味道。
樟树油绿的枝叶摇晃。
沙沙。
沙沙。
他被孩子们推搡着,一路护送至北面的围墙,老樟树下,几个孩子围成圈,拉着手好奇地张望。
曾钰婉在日记写,“他身上还穿着体面的衬衣衬裤,袖子和裤脚却高高挽起,两只手都戴着灰旧的手套,蹲在破裂的墙根处砌墙……”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我在机场贵宾室里遇到的男人,居然在一所破旧的小学角落修墙……”
“孩子们给他递砖块,他将那些黄泥砖越垒越高,越垒越高……”
阳光洒落,光影摇曳,风扬起树下人的长裙摆。
她似是被前额凌乱的发丝困扰,握紧手中沾满颜料的木板,轻轻晃了晃脑袋。
孩子们一见到她就大喊。
“嘉意姐姐!”
“嘉意姐姐——”
“嘉意姐姐,大哥哥来了——”
陈旧围墙显出一道新鲜的“V”字痕迹,她歪着脑袋,对面前画了一半的简笔画深感苦恼:“这里得再画个小人……”
孩子们的呼声临近,她笔尖一顿,回过头,正巧对上陆垣也温柔的视线。
她的袖子随着动作耷拉下一只,身旁的孩子见了,悄悄地将它卷起。
她望着他,愣了几秒,转而露出雨后晴阳般的笑容。
沙沙。沙沙。
风声渐嚣,孩子们尖声大叫,忙着地追四处翻滚的空颜料桶。
香樟树下,施嘉意举起握着画笔的手,越过头顶冲他挥了挥。
她笑着,大喊:“你来了!”
香樟树如同拨浪鼓,被风吹起一阵又一阵的喧响,他慢慢走进,唇角也跟着弯起漂亮的弧度。
日记的最后一段,曾钰婉写道。
“他发现了我,回过头对我笑。他真傻,对心爱的女孩也只有一句‘你来了’……”
“风真大啊,我仰头,望见枝叶在风中颤动……”
“树下,我迟迟不肯低头,我害怕他发现,我的心也如同这满树的枝叶,在这一刻为他哗然。”
“那天,我爱上了一个男人。”
曾钰婉的声音仿佛穿越满树风动,在陆垣也的耳边缓缓响起。
她说,“我要陪着他,直到一个又一个的秋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