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旧作文网 > Dreaming of Moment > 第28章 跨国阴谋

第28章 跨国阴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首尔大学的东亚文化研讨会上,Moly 穿着朝鲜族鹤舞服与京剧褶子,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绎《断桥》与《鹤舞》。当水袖与鹤羽在空中交织,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 不是因为猎奇,而是为那份坦然拥抱多元文化的勇气。

美娜在后台看着 Moly 谢幕,想起张碧老师说的话:"文化之争的本质,是资本对 ' 独特性 ' 的掠夺。但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允许不同的花朵在同一片土地上绽放。" 她的手机弹出新闻,FLY 娱乐被迫删除所有 "东亚传统" 相关通稿,而 Moly 的京剧短视频,在海外平台获得了破亿点击。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这个被资本扭曲的娱乐圈,她们的抗争或许只是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至少,她们已经让世界看到:文化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每个民族的灵魂印记。而这份印记,终将在真诚与尊重中,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首尔明洞的 LED 屏上,Moly 的京剧扮相在雪花中定格。她水袖上的 "文化溯源" 刺绣被放大成城市投影,覆盖了 FLY 娱乐大楼外墙上的蝴蝶 logo。美娜站在抗议人群中,看着 Moly 从拘留所走出时,被粉丝献上的朝鲜族鹤羽与京剧折扇层层包围 —— 两种文化符号在她身上和谐共生,如同破茧的蝴蝶。

"我们需要一个契机。" 张碧老师将化疗手环换成了景泰蓝手镯,"FLY 娱乐在济州岛伪造的 ' 高句丽文物 ' 下周要申报世界遗产,而 Moly 奶奶的点翠头面,正是揭穿他们的关键。"

济州岛的文物展览馆内,金善娅戴着手铐指向玻璃展柜,里面的 "古代翡翠发簪" 在射灯下泛着冷光:"这些都是用 Moly 家的点翠头面熔铸的,证书上的 ' 高句丽工匠 ' 签名......" 她的声音顿住,看着展柜角落的微型摄像头,"是董事长的私人秘书模仿的。"

Moly 的指尖抚过展柜玻璃,奶奶临终前在头面上刻的 "京" 字隐约可见。尹金在的黑客团队同步黑进展览馆系统,3D 投影突然切换成文物修复过程:FLY 的工匠用激光去除头面上的 "北京制造" 印记,再刻上伪造的高句丽文字。

"他们甚至给文物做了放射性碳测年。" 林在仁的声音从耳麦传来,他调出检测报告,"但忽略了点翠工艺在 1933 年就已禁止,而展柜里的 ' 千年文物 ' 用的是现代化学染色羽毛。"

全球直播的申遗现场,Moly 穿着朝鲜族传统服饰,怀中抱着修复完整的点翠头面。当评审团主席问及文物真伪时,她突然取下头饰,露出里面暗藏的二维码:"真正的文物会说话,而伪造的......" 二维码扫描结果跳转到 FLY 娱乐的洗钱账户,"只会藏污纳垢。"

明日花绮罗的突然上台让现场哗然。她褪去日系妆容,露出素颜下的丹凤眼:"我本名叫金顺姬,是中国朝鲜族。" 她掀起衣袖,臂弯处的蝴蝶纹身被激光洗去,露出未完成的长白山图腾,"FLY 让我假装日本人,就为了制造 ' 文化正统 ' 的假象。"

会场的穹顶突然降下巨幅投影,那是美娜和 Moly 联合制作的《东亚文化溯源》纪录片片段。镜头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韩国的农耕文化、日本的茶道仪式交相辉映,每个场景都标注着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当看到唐代服饰对日韩传统服装的影响时,评审团中有人悄悄摘下了眼镜。

"文化不是比赛," 美娜的声音混着古琴与长鼓的合奏,"而是人类共同的遗产。FLY 娱乐用伪造文物、篡改国籍的手段制造对立,本质上是对文化的亵渎。" 她指向展柜里的假文物,"真正的高句丽文明,从来不是某国的独占品,而是东亚文明互鉴的结晶。"

济州岛的暴雨中,FLY 娱乐的文物展被紧急叫停。Moly 的点翠头面被郑重地放进防弹玻璃柜,旁边标注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她用京剧韵白念出文物说明时,直播间的弹幕从 "道歉" 刷到 "感谢文化守护者"。

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外,金善娅的庭审吸引了全球目光。她当庭出示的 FLY 娱乐 "文化造假" 账本显示,公司近五年内伪造了十七项 "传统工艺",涉及中日韩泰等多国文化元素,而目的只是为了在跨国选秀中制造话题度。

"他们甚至想把端午节申报成公司专利。" 金善娅的翡翠戒指被没收前,折射出最后一道光,"尹美娜,你姐姐当年反对伪造 ' 朝鲜族古曲 ',所以......" 她的声音被法槌声打断,但美娜已经读懂了她未说完的话 —— 尹善美的车祸,不是意外。

Moly 在纪录片杀青宴上收到奶奶的遗物,一个绣着 "和而不同" 的丝绸锦囊。她将朝鲜族的鹤羽与京剧的折扇放进锦囊,对着镜头展示:"奶奶说,真正的文化传承,是像水一样包容,而不是像冰一样割裂。"

美娜的弟弟在病房里看着电视,屏幕上 Moly 正在教韩国小朋友画京剧脸谱。少年的智能呼吸机播放着改编自长鼓舞的旋律,那是林在仁用文化溯源数据谱成的康复曲。当听到 "文化没有国界,但我们有根" 的台词时,他突然指着屏幕笑了 —— 那是他第一次对传统文化露出兴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