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举起手里的食盒,笑着让他把糖水也打包三份。
于乔刚想商量,后头的人也等了好一会儿了,能不能匀一匀,书生身后的男人歪头惊讶地出声,看着一旁的杨桦道,“你不是杨童生吗?怎么在这里?”
杨桦和于乔对视一眼,又齐齐转过头看他,“你认识我?”
书生道,“你的画像都在县城的书院传遍了,我就说能得县令大人和学政大人的彩头,定不是个简单人物。”
他眼里闪过一丝激动,“今日一见,才知杨兄果然不同反响。”
于乔暗忖县城的人怎么都这么自来熟,夸人的话张嘴就来,又去看杨桦的表情,果然有些不自在。
于乔嘴角笑意又重了几分。
“这位兄台谬赞了。”
杨桦话还未说完就被他打断,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兴奋地问,“杨兄成亲了?这位是?”
“这位是我的夫郎于乔。”
“我说怎么看着如此相配呢!”
好听的话谁都乐意听,于乔被夸几句心里也无奈地笑,瞅了眼后头的人,才出声提醒,“一共剩了十五块芋泥凉糕,二位都要带走?”
“都带走,回去都不够分呢!”两位书生你一句我一句,“梅园诗会我们没去,想不到竟错过了这等美食,那日向同窗打听了,我们就赶紧来了。”
“不仅杨兄的画像传遍了,这美味的点心也传开了,只是我们跑遍了县城的点心坊,压根就没有卖的,仔细一问才知摊子在镇上。”
县城的书生风雅,向来喜欢品茗会友,赏美景品美食,于乔做得这种糖水和点心,正适合他们的口味,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字“新”。
即使有银子在县城里还买不到呢。
两位书生还想拉着人寒暄,于乔也不和他打商量了,动作麻利地包凉糕装糖水,一共收了他们一钱零三十文,抹了几文钱的零头,客人也高兴。
“我们买了这么多,回去得叫同窗们羡慕了!”
“杨兄告辞了,我们改日再来!”
目送两人离开,后头排队的人才知原来摊主竟是那位人们议论的大才子,行事却如此低调,经常陪夫郎在这儿卖吃食,不免心里高看他一眼。
有杨桦的帮忙,今日早早地就收摊了。
于乔想着去买些菜籽,屋后头的园子也收拾好了,开垦出了十根垄,这个季节正适合种秋白菜,等入东了腌上一缸酸菜,冬日吃暖呼呼的酸菜汤,还能炖肉,想想就美味!
晌午时正是街上人多的时候,杨桦牵着于乔往铺子那头走,这段日子收了摊就回村,还没好好逛一逛。
“小乔我们今日下馆子吧,听方子铭说镇上有家店味道还不错。”杨桦提议。
从前他为生计奔波,攒钱读书,哪里会关注这些,甚至方子铭在他耳边唠叨什么吃食的时候杨桦压根不感兴趣,左耳进右耳出了,如今不同了,有了于乔,他也想让夫郎品尝美食,让他开心。
于乔当然应允,两人一进味当家的店门就有小二迎上来,“客官这边请,看两位面生,应该是第一次来我们店吧,这是我们家的招牌,您二位选选。”
当跑堂的眼睛最是灵,一眼就看出他们是第一次来光顾的客人,热情的招呼上茶,主动推荐招牌菜,葱烧排骨和酱焖豆腐。
于乔又点了一道小菜,两个人吃足够了。
小二赶紧去后头报菜,于乔扫了眼周围,八张桌子都坐满了,这店里人气挺旺。
杨桦看出他的兴趣,主动问,“小乔要不要也盘个铺子?”
于乔想也没想地拒绝了,他啜了口茶水摇摇头,“桦哥咱们摆摊能把成本控制到最低,虽然日日折腾辛苦一些,但也能赚得更多,盘铺子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日后你高中了,咱们肯定要离开镇子的,到时也不好出手,你说呢?”
“小乔说的是。”
于乔眉眼弯弯回他一个笑。
两人小声地聊天等着饭菜,就听身后一桌人说话的声音传了过来,“张兄,下个月就要院试了,学政大人就在县城巡视,听说这回就定在咱们县考试,四方学子都得来呢,连府城的人也要过来,咱们离得近可是不用折腾了,我爹明日就去县城给我订房间,就怕到时候没地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