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天粘着曹宇青,跟狗皮膏药一样,撕都撕不掉。”
“人家年级第一,脸还好看,当然和咱们这些凡人不一样了。”
——夏霖刚进班落座,便听到后排传来不怀好意的声音。
“你们是不是嫉妒人家俩关系好啊,那就自己去混脸熟啊。”
一位看不过去的同学开口。
“刚开学那会儿,我们扎堆聊天。她就在旁边,也不加入,还摆着那张难看的冷脸。这不是甩脸色?”
那帮人反驳道。
夏霖绝对称不上难看,甚至在人堆里还很惹眼。只不过,她的无表情状态比一般人更冷,甚至带着股戾气。
这是因为她讨厌人多的地方。
从小到大,她都未曾喜欢过学校,平时也只喜欢在家窝着,顶多跟三两好友出门玩耍。
“班级”这种东西,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几十个人捆绑着,一天八小时都在一起。虽有共同的目标,却也是彼此的竞争对手。
比起一些工作场景,都算是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环境了,特别是对一帮还没见过更广阔世界的青少年来说。
想在这个环境里独善其身,也不是不行。
但夏霖恰巧是容易引人注目的类型,更别提她还和人气爆棚的曹宇青关系不错。
引人注目、没有逆天长板、不擅长人际交往,让夏霖不知不觉间引发了不少人的不满。
“你看她成天‘曹宇青曹宇青’地喊,明摆着就是瞧不起咱们。”
“叫我呢?”
曹宇青刚接完水回来,一进门就听见自己的名字。
“没事。”
为首的人语气恶劣,“咚”地一屁股落座,“啪啪”地整理起桌上的书,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却也不觉得自己之前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夏霖自始至终都没回头,扫视着眼前摊开的英语单词,仿佛他们说的不是自己。
“哎呦累死我了。”
曹宇青说得煞有其事。
跑完一千米都没喊累,接个水就累了?显然只是打招呼的客套话。
但夏霖却没像往常那样吐槽他,甚至头埋得更深了。
“你看,她之前肯定听到了,但就是装。”
“倒也听话,被人说了就不理他了。”
夏霖知道,这种情况下,自己无论如何也百口莫辩。
但“不给回应”也是一种回应,甚至是极其不巧妙的一种。
而曹宇青好像没察觉到异常,扭头问了后桌运动会的事。
“哈哈!人家也不理她了。果然时间长了大家都会受不了她。”
“不像我们,刚开学就知道她是什么货色了,怎么会看走眼。”
上课铃响了,那帮人的狂欢也告一段落。
他们不知道的是,夏霖一点都不关心学校的活动,私人情报网仅限曹宇青一人。
曹宇青想确认运动会情况,当然要找学生会的人,而不是她。
但他们不关心。或者说,不在乎事实怎样。
只要可以攻击敌人,就够了。
而身处暴风中心的夏霖,定了定心神后,竟然真的没把他们当回事,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她当然记得开学时那一幕。
那帮人为了尽快熟悉彼此,融入班级,拼命找着话题,但从始至终都是以前学校同学的坏话。
夏霖和他们虽不是一个学校,却对此十分不齿。
她认为,那些被骂的人如果行迹恶劣,的确该强力谴责。但应该让他们本人知道,才能对其产生道德压力。
若对方是穷凶极恶之人,道德压力确实不一定能对其产生效果,却也能警示还没越过那一线的人。
但从对话中不难发现,那些被骂的人根本到不了“十恶不赦”的层面,还差得极远。
这种情况下,夏霖没法判断话题中的人如何,却对挑起和附和话题的人产生了不好的第一印象。
于是夏霖决定不参与。
但周围人发现她不吭声,便热切地扑过来:“你怎么不吱声啊?”
夏霖眼睛低着,礼貌微笑,面露难色:“我……不知道说什么。”
“装。”
——“八卦阵”里的另一位同学,低声说道。
爱和恨都很难无缘无故。而其中缘故,也各有各的道理。
对他们来说,夏霖的举动触碰了他们的底线;对夏霖来说,他们的言论触碰了自己的禁忌。
总之,彼此之间确实不适合做朋友。
但夏霖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她这做派也不是一朝一夕了,知道自己的举动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到现在也没酿成什么大错。
由于防备心重,和人打交道时总隔着一线,所以很多人对夏霖的第一印象没那么好。但随着时间推移,都会对其改观。
只因夏霖本人确实行得正、坐得端,还没什么坏心眼。
但这并非出于什么高尚的原因,而是她的注意力基本不在别人身上,很少过度关注别人。
可论迹不论心。所以很多一开始将她视为对手的人,到头来都成了“不打不相识”。
夏霖坚信,这些人也一样。
“你看她,又是擦桌子,又是擦杯子,有那么脏吗?哎,你之前是不是坐过她那儿啊,看被人家嫌弃的……”
“你们不觉得她坐得太直了吗?成天绷着劲儿,累不累啊。”
“看看,看看!又是只拉着曹宇青问题。其他人的成绩,她怎么看得上眼?”
——七嘴八舌。
有的传进了夏霖耳朵,有的没有。
才一个月。还有时间,不用理他们。
夏霖暗暗下定决心,把精力都扑在了学习上。
一个月后。
“太好了!”
夏霖兴冲冲把卷子堆在曹宇青面前。
第二次月考,她从中游一下跃升到上游,是不小的进步。
“才第二次月考,还是没分文理的高一,看她那小人得志的样,没见过世面。”
“这次就是碰巧。如果她下次成绩往回退了,那才搞笑呢。”
“就是就是。”
——那帮人嘀咕着。
曹宇青专心致志分析着夏霖的卷子,表情看不出一丝异样。
夏霖没把那帮人的事情告诉曹宇青,而那帮人在曹宇青跟前也会收敛不少,所以夏霖也不知道曹宇青是否知情。
既然只是闲言碎语,没真正打扰到她,那就权当是浮云。
这是夏霖现阶段的战术。
时光流逝,夏霖的成绩稳步提升,成了第一梯队的选手。
学习方面,确实被老师们关注了,却因为她那拒人千里的性格,没能享受其他红人的待遇。
但夏霖从开始就不在乎这个。
她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不只是同学,还包括老师。
她总是下意识认为别人很难理解她,也不想强迫别人理解,所以总是一副“找姜太公的鱼钩”的架势。
而曹宇青正是那渔人。
打游戏,曹宇青陪她。看了书籍影视剧,能和曹宇青聊上几个小时。学习上有问题,找曹宇青能马上解决——比老师讲得还好。和家人闹矛盾,也立马找曹宇青倾诉……
这就是知音吧。
爱好、三观、性格,无一有分歧,天底下竟然有这种人。
缘分,千载难逢的缘分。
“怎么觉得是你一直在帮我,我却没为你做什么。”
夏霖终于甩出了这个疑问。
“有吗?你陪我打游戏、聊天。还让我给你讲题,来巩固我的知识,有时还能发现盲区,然后弥补疏漏……这些不算吗?”
曹宇青满脸纳闷。
如果这表情是装的,那么以他的外形条件,拿个影帝不成问题。
从此,夏霖便没再提过此事,只是珍惜和曹宇青的每分每秒。
她从不掩饰自己对曹宇青的依赖。
每天见面,她都会鼓足精神跟他打招呼——一副几个月没见了的模样。
也会像曹宇青关注她的成绩那样,去关注曹宇青的学习情况。经常一起解决难题、检查需要记忆的内容。
在外人来看,他们几乎形影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