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侄女现在是城里人了,平日待客的糖水还是王水桃之前给的糖。
所以大伯母就准备单独给好侄女煮一个鸡蛋。
但今天的中饭王水桃并不打算在这里吃,感情还是等以后慢慢培养。
请大伯母帮忙转达,让大伯帮忙做一款木头悠车。
能放下两个孩子那种大小,中间要加一块隔片。
并且定下她会在每个月发工资之后给大伯10块钱,按照市价,会连着给五个月。
这份工作是靠着大哥王进步拿来的,面对他家的困难,王水桃不能坐视不理。
大伯母本来只要三个月,也就是三十块,基本就是赚个木头钱。
见王水桃始终不同意,好说歹说长成了35块钱,就再怎么也不肯往上要了。
还说什么要钱多了婆婆会不高兴,她会被骂的。
王水桃哪里不知道这就是个托词,但是能感受到善意,眼睛不由得笑成了两弯月牙。
甜甜蜜蜜地开口:“那谢谢大伯母啦,我就占大伯这个便宜,等下回来,割点儿猪肉带回家。”
大伯母连忙举着双手在脸庞两边摇成了虚影,说:“不是,不是,你看,肉还得要票呢,那还不如要你的钱,而且上回土豆炖肉不就是你带回来的嘛。”
“啊,那还是给钱咯~”
略显狡黠的微笑在王水桃脸上浮现出来。
大伯母哽了一下,才发现侄女是在开玩笑,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背,嗔道:“你这孩子。”
“嘿嘿。”
王水桃又憨憨地笑起来,亲戚不亲戚的另说,她不怎么适应被一个五十多岁的嬢嬢当做恩人来看待。
临走前又说:“把大伯做好的木盒给我带上吧,我拿走。”
等大伯母拿出来,这下挥了挥手,真走了。
回到家,饭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孙妙还没动筷子,钱丽菊已经吃了一半。
只要娘不上赶着去给爹和寡妇家送温暖,王水桃也愿意当一个温柔的好女儿。
但是钱丽菊心中很明显有着大而重的心结,不等女儿吃饭不算什么,全程都不肯讲话,王水桃也只能作罢。
吃完饭赶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县城。
这次回来她也不是用腿走的,因为王家庄又赶制出了一批木盒,正好让顺手带回去,大队长做主就用村子里的牛车一起连东西带人拉去了糖厂。
回来的时候,路过珠女江,牛车沿着水岸走了很久,因为拉车的牛会随时随地,依照心情,随口啃一点草。
除了赶车的大爷,车子上还有另外两个大娘,是抢占先机一屁股蹦上车的。
正在闲聊打牙嗑。
王水桃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她们说的自然是珠女江的传闻。
大差不差,每个村子传下来的略有出入,但不多。
其中一个大娘是从珠女江上游的嫁过来的,甚至她们那里也不管这条江叫珠女江。
不过她来了几十年了,入乡随俗,早把叫法改了。
其他的她都没什么可多说的,要论发洪涝她熟啊,见蚌壳珍珠她也熟啊。
对此,她有和这里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样平静而闲适的辰光难得,听故事的机会也难得。
王水桃就换了个更舒服的坐法,还顺手扯了几只芦苇在手里,甩啊甩啊的,听大娘讲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