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铺地,砖痕苍绿,江南的雨是停了,但绿意却到处蔓延。
白墙黛瓦下,四姨娘正候在朱红漆院门口摩拳擦掌:“老爷来了!我要去见老爷!”
她身边几个丫鬟一左一右的劝,看见了五娘子过来都松了口气:“见过五娘子。”,还是五娘子有先见之明,一听说老爷回来了就勒令她们“服侍好”姨娘,不许姨娘出门。
五娘子点点头。这些太太派来的新丫鬟倒是能干。
不是她为难四姨娘,实在是今天老爷和太太和解,自然不想见到小妾,要不适才全家吃团圆饭时也不会不叫四姨娘过来。
作为一个还在禁足的姨娘,此时就不要主动向前晃太太的眼了。
谁跟丈夫怄气想被小妾看见啊?太太觉得丢脸之际再罚四姨娘怎么办?恰逢老爷为了主动跟太太求和向着太太帮腔怎么办?
两大巨头都下令惩罚,顾一昭不能保证自己还有本事再免除一次惩罚。
她吩咐丫鬟们退下:“你们辛苦了,各自寻木兰领赏钱。”
丫鬟们行礼,面露喜色,都说五娘子这里是冷衙门没什么油水,可来了之后却发现三五不时就有赏赐,跟下去也有些盼头。
四姨娘这才知道是女儿拦住了自己,气鼓鼓瘪嘴:“ 好容易你爹来,怎得拦住我?”她要找老爷求情,还要告状,都是正事!
“爹已经当众解除了对我们惩罚,姨娘和我可以一起回城了。”顾一昭简单明了。
“真的?”四姨娘原本拧过去跟女儿赌气的身子迅速转了过来,噘着的嘴也长成了个圆。
她是个简单一根筋的,注意力直接转移到新话题上:“老爷不罚我们了?太太也不生气了?”
“对。”顾一昭点点头,“还是太太帮忙说了几句好话,老爷便让我们也跟着一起回去。”
“太太?”四姨娘不可置信,连着问了两遍。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面露惊讶:“我还当大妇必妒……”
顾一昭心中一动:“娘,是谁告诉你这句话的?”
“是……”四姨娘思虑起来,“三姨娘说过,大姨娘身边的绿依也说过。”
就知道这几位姨娘不安好心,眼看要从无拘无束的福建搬到苏州太太麾下,便先挑动头脑简单的四姨娘出头,自己好坐收渔利。
顾一昭便将这道理掰碎了讲给四姨娘听。
“不会罢?”四姨娘蹙眉惊讶,“不会这么坏吧?大姨娘身边的绿依还被她训斥了一顿呢。”
“大姨娘素来有贤惠的美名,听娘说绿依跟着她多年想来耳濡目染也能学几份贤惠,又为何开口挑唆?”顾一昭说话犀利,"就如戏台子似的,做白脸扮红脸,横竖姨娘是被挑唆起来了。"
四姨娘慢慢咀嚼着这些话。
不过要走总归是高兴,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她又欢天喜地起来,兴致勃勃搬运起了东西,一会要在肚兜上缝暗袋装银两一会要打包走自己晒的笋干。
顾一昭就任由她忙,有点事做总归是好事,省得她满脑子宅斗还斗不明白。
或许是太太对四姨娘的乖觉很满意,等晚饭时就派人叫了四姨娘一起吃团圆宴。
四姨娘这回聪明了,问过女儿后婉拒:“其他几个姨娘不在,妾身去了还得单开一席,就不麻烦太太了。”
拒绝得很生硬,但也符合她一贯不会说话的秉性,所以太太非但没恼火,还叫当归又送了一碗梅干菜炖肉以示安抚。
所以这桌团圆宴就摆了一桌,一家人团团坐满一桌。
可能今天太太心情好,厨房也要卖力讨好老爷,所以这一桌菜格外丰盛:烧笋鹅、清蒸糟鱼、风猪肉、油炸小河虾、甘草荼蘼花羹、黍米凉糕、木香叶拌着油盐做的凉菜……
鹅是庄子上养了几年的,风鱼是庄头自己捕来腌制的,小河虾是庄户孩子们现捕捞的,荼蘼和甘草黍米都是庄子上的特产,对于久居城里的顾家上下来说,这些特产都算是新奇有趣。
顾介甫看着这桌餐就笑:“莫笑农家腊酒浑。” ,饶有兴致,还赋诗了一首,崔氏叫六娘子写下来回去装裱:“难为你们爹爹有雅兴。”
三娘子不甘示弱:“爹爹治下风和日丽,才有百姓富足。”,惹得顾介甫大为开怀,被二娘子翻了个白眼。
顾一昭则安静吃饭。这几天被四姨娘熏陶,她倒对美食也多了几份兴致:笋干红烧配鹅块,红油赤酱是甜咸口味。
风猪肉是腊肉切块后蒸煮过,看上去晶莹剔透,更绝的是垫在腊肉下的芋头,吸满了腊肉的油脂后又软又香,而且还带着微微的甜,吃起来恨不得连那点烫都顾不上了。
小河虾被油炸后酥皮脆脆,本来惹人厌的外壳此时变成了食物本身,也能直接咬碎咽下去,毫不费力,外壳上沾染着的胡椒孜然粒也满口生香,里头的虾肉更是细嫩紧致,让人吃得格外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