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滑冰场已经关门,姜迎雪只能透过玻璃门往里面看一看。
和记忆中的画面没什么不同。
偌大,空旷,寂静。丝丝缕缕的光线从四周的老式玻璃窗反射至冰面,闪耀着迷人的光泽。
还记得那个确定心意的吻,即使过去那么久了,再想起来依旧是面红耳热,心悸不已。
姜迎雪掏出手机,搜索“冰刀”。几分钟后,她挑选了一款白色的,和之前廖言送她的那双很像。
*
又到周一。
这一周,因为赵欣不在,姜迎雪明显地感觉到设计部的氛围松散了不少。
她看了眼日历,已经7月17号了,她突然想起廖言的生日就在7月。
是7月27号,只剩十天的时间了。
思绪不经意间又飘回往昔。
离别的那年,她甚至都没来得及给廖言过一次生日。
说起来,在影世界里,她和廖言从11月相遇到6月分开,只相处了七个多月的时间。
短暂的让人不可思议,却真切的让她刻骨铭心。
那一年,早在六月初,她就开始偷偷计划廖言的生日。
为什么那么早就开始准备?是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给廖言过生日,而且还是他的30岁生日,简直让她伤透了脑筋。
思前想后,她决定给廖言做一个杯子,以弥补她之前在星星夜市里没有套中尼克杯子的遗憾。
其实,网上和商店当然不缺各种类型的尼克杯子。不过,当时的她还是想亲手给廖言做一个,亦如她那只朱迪的马克杯,是廖言亲手套到的那样珍贵。
后来,杯子自然是没有做成,仅仅只在她的脑海中呈现出一个雏形,就戛然而止了。
他们的故事在影世界里结束了。
可是现在,好像又重新开始了。
姜迎雪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在心里为自己打了打气。顺着记忆,她在电脑上画下杯子的草图。
望着设计好的杯子,她决定了,既然三年前的礼物没能送成,那就在今年完成这件未完成的事情吧。
手机突然“叮咚”一声。姜迎雪打开,是高中同学尤小白发来的消息。
[姜姜,我回来了,新工作怎么样?]
完了,姜迎雪拍了拍脑袋,和小白快半个月没联系了,都忘记问她什么时候回来了。
尤小白是姜迎雪高中时关系最铁的朋友。其实,姜迎雪读高中期间,因为是美术艺术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在学校上课,所以班上的很多同学她都不太熟悉。
但尤小白是个例外,两人坐了一年多的同桌,毕业后,又同在明州读的大学,所以这么多年,她们一直联系紧密,时不常就约个饭,逛个街啥的。
前不久,小白刚去了欧洲旅行,所以她们俩的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小白给她分享的旅途照片上,只不过,姜迎雪一直没有回复。
姜迎雪仔细地回忆了一下,小白的这些消息她应该是看见了,但当时正值她上班的第一周,也是最忙的一周,所以这些照片估计被她忽视,然后又不停地被新的消息覆盖,最终,让她彻底地忘记了回复。
想想真是不好意思,姜迎雪急忙打字:[前段时间太忙,忘记回你了,今晚有空吗?吃个饭吧。]
对面很快傲娇地回复:[我就知道你忙,还好我也没空理你。]
随后又发了一条语音,姜迎雪点开播放,小白震聋欲耳的大嗓门差点把她手机吓掉地上,她赶紧调小了音量:[欧洲菜真的太难吃了!天天汉堡薯条的,我都快瘦成薯条了,今晚我要吃火锅,好好补一补!]
姜迎雪笑了笑:[没问题,晚上我请客。]
和小白结束完聊天,姜迎雪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好像只能跟小白说一说了,也不知道她能不能接受关于影子笔记本连接的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晚上六点半,两人在老字号红灯笼火锅店碰面,这是她俩的老根据地,从高中一直吃到了现在。
一见面,小白就甩给姜迎雪一大包“欧洲特产”。
姜迎雪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以她们俩的关系,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
小白早就点好了菜,锅底煮沸后,姜迎雪就开始涮肉煮菜,小白则喋喋不休地絮叨着欧洲的所见所闻。
姜迎雪时不时地被她逗笑几声。
终于,第一轮菜煮熟后,短暂地堵住了小白的嘴。
“咱这中国胃啊,真吃不惯西餐。”小白塞满食物的嘴巴勉强说出一句话,接着,又猛吃了几口。
姜迎雪忍不住笑了,她和小白都是食欲特别好的人,俗称一对吃货,一顿不吃都饿,也不知道小白饿了多少顿了。
疯狂扫荡了一番后,小白心满意足了,开始将话题转移到姜迎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