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可点开背包里,把大蛇放了出来,血腥味扑面而来。她又绕着大蛇走了一圈,再三确定周围没有人的踪迹,才蹲下身,拿起石片埋头苦干起来。
只见她对准蛇胆的位置附近用力划了一下,表皮被划开了,接着用树枝把内脏挑到一边,很快就找到了她想要的。
这条金线蛇的蛇胆呈晶莹的紫色,有小孩的拳头般大小。姜可本来想用清水冲洗下,但想起孙老伯的话,还是忍着恶心把它收进了背包,事后用树叶擦手擦了好久。
至于金线蛇剩下的身体,姜可早就想好了法子。用锄头挖了一个大坑后,她把金线蛇团好后推了进去,再盖上泥土,最后栽上从山上寻来的几颗小树苗。
小树苗们刚开始有些无精打采,但等到姜可浇上水后,就变了一番模样。树苗们飞速生长,很久就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木,这几棵树的根系在地下交织成网。除非近期地动频繁,否则再也不会有人发现树底下的秘密了。
干完这一切,姜可松了一口气,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
姜家的晚食煮了萝卜炖肉、大葱炒蛋,贴了玉米馍馍,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好。家里有了一笔进项后,这两个月可以过得没那么紧巴巴了。
姜满仓夸了姜可几句,特意夹了一块肉放在姜可的碗里,“这次二丫干得好,这么小的年纪不叫苦,还帮着家里把鸡蛋卖出去了。”
“她只是跟着,不出钱又不出力,算什么功劳。”赵春花不满地说,从姜可的碗里把肉夹到了姜阿宝的碗里。
姜阿宝头也不敢抬,他下午可是听说了二姐勇斗大蛇的故事,吓个半死。
姜可直接站起来重新夹了一块肉放碗里,“等初四,我还要跟着去县里呢,许嬷嬷让我们那天一大早就要送到。刚刚阿奶说的也有些道理,我们家都是下蛋的母鸡,少了一只家里就会少些进项。我想着,要不,我们再买几只鸡回来,我辛苦点,多割点猪草,总能帮到家里的。”
她下午刚回来,就听到赵春花在嘀嘀咕咕,骂姜可一个丫头怎么能卖家里的母鸡呢,不和家里人商量就答应,真是不像话这类的抱怨。更让她无语的是,赵春花当时一边说,一边斜眼看她。
姜满仓听着更满意了,“好。你一个人喂鸡太辛苦了,让你小姑和大丫一起帮你。”
“行,我有空就和二丫一起上山。”姜秋一口答应。大丫也说自己会帮忙的。
“咱家总算是慢慢起来了。”姜满仓有些感慨。
说完这件事,又说起了姜秋的婚事。
姜秋今年13岁,虚岁15了,已经开始相看人家,顺利的话,两家先订亲,过两年就会成亲。
赵春花说,媒婆给介绍了几家,都有不足,家里要么有生病的,要么身体有点残疾,只有最近说的一家还算过得去,“马家那小子不错,在学木匠手艺,但家里穷的很。”
“娘,我有一个妹妹嫁在那边,我去打听打听。”二婶李桃花说。
“你做嫂子的可一定要放在心上……”赵春花叮嘱了几句。
虽然知道古代成亲很早,但是姜可从来没有想过,相当于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就要准备嫁人了吗?
她看了姜秋一眼,难以置信。
姜秋还是一张圆圆的孩子脸,孩子心性。听到家里人说起她的婚事,姜秋没放在心上,头也不抬,只顾着吃。
回到屋子,姜可忍不住问姜秋,“小姑,你不想知道阿爷阿奶给你订了哪家人吗?你心里没啥想法?”
姜秋摇了摇头,“他们总不会害我的。”
“他长什么样,你也不关心吗?”
姜秋想了会儿,“不想,如果他长得丑的话,那我不是要难过死了。算了,晚一点知道也好。”
姜可……
姜秋看姜可满脸纠结,以为她是想到了自己,安慰道,“二丫,你放心,等你长大了,我肯定早就成亲了,到时你的亲事包在我身上,阿爹阿娘不管的话,我管你,保准给你找个好郎君。”
“小姑——”姜可有些无奈地说。她现在只是7岁小豆丁,嫁人对她来说十分遥远。她感动于小姑的想法,但敬谢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