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瞬一个柿子饼就被于乔塞到了他嘴里,“仔细尝,好不好吃?”
两人快速吃了一个,口感软甜,果肉松软一点也不涩口。
在于乔期待的目光下,面前两人纷纷点头,“好吃!”
杨桦,“这是咱家院里的柿子做的?叫柿子饼?”
于乔点头,“我先做了这几个试试,果然成功了,昨晚上我去山脚下捡了些硬挺的树枝,一会儿我们搭个木架子,专门用来晒柿子饼。”
杨桦一直都很佩服夫郎的想法和手艺,当即起身去鸡窝旁边那堆树枝里挑挑拣拣去了。
“嫂子,这东西咋做的你教教我呗。”杨小东拿起第二个边吃边问。
“这东西简单,挑熟了的但不能太软的柿子,先给它削皮用开水烫一下,然后用麻绳穿在把上在院子里晒就行了,晒软的时候试着捏扁,一般晒个五六天就能吃了。”
于乔拎了个筐走到柿子树下开始摘柿子,招呼他,“小东你过来帮忙,等晒好了咱们摆摊时顺便卖柿子饼。”
杨小东抹抹嘴小跑着过去摘柿子。
杨桦挑了十根粗一些的树枝,拿锯子把枝杈都处理掉,随后在灶房旁边地上挖了几个洞,先固定了支撑的树枝。
“桦哥,咱家就这几个树枝,能做多大的架子就做多大的,弄结实一点儿就行,一会儿我和小东把这些柿子削了皮用热水烫好,就能晒了。”
“行,就听你的,我去给你们烧锅水。”
于乔在灶房忙活,杨桦在院里搭木架子,杨小东则一会儿和于乔削皮,一会儿给杨桦打下手,忙了一中午,架子搭好了,柿子也串好了。
于乔嘱咐,“小东,咱们削下来的皮也别扔,等晒几天后用皮捂霜呢。”
杨小东照做,把皮都收在簸箕里,放在灶房阴凉处了。
杨桦搭的架子一米见方,有一人高,这下子一次就能晒几筐柿子了。
“小乔咱们村只有几户人家有柿子树的,还真没见过有人会晒柿子饼,又是个新奇的吃食,卖多少钱合适?”
于乔把穿好的柿子递给他,指挥他挂上去,心里想着做这东西属于零成本,不管卖几文钱都是净赚,从前在现代,八九块钱一斤,十块钱也就能买三到四个柿子饼,算不上便宜。
但家里只靠这一棵树,也就是卖光了算,而且柿子能做很多吃食,怕是一棵树的果实还不够呢。
“柿子饼就卖两文钱一个吧,反正咱们没有本钱,但我还想着用柿子饼做几样新甜点,到时候就卖得贵了。”于乔想了想,这价格也算合理。
杨桦感叹,“小乔真厉害,能想出来这种吃法,这个老院子我小时候也常来,每年都是摘了柿子就吃,从来没想过还有别的吃法。”
于乔腰间骤然一紧,他被轻松地拉进了杨桦怀里,耳边是他温和地低语,“和你在一起,我又有口福了。”
于乔短暂地靠了靠他的肩,笑容明媚地抬眸看他,“那当然了,你的口福还在后头呢。”
两人几日不见,身子紧紧贴在一起动作也不自觉地亲密起来,差点忘了旁边还有个蹲在地上穿线的杨小东。
杨桦反应过来克制地拍拍他的腰窝,而后松了手,掌心滑过侧腰,带起一阵细微的颤栗。
纵使是互相思念,但大白天的在院里这么亲密,于乔也不习惯,脸像熟透了柿子又红又软,他用手背拍拍脸急忙进了灶房。
留下杨桦站在原地,看着自己的手蜷了蜷手指轻翘了嘴角。
院试已经考完,得十日后才能出结果,听说是附近府城的大儒们评卷,杨桦没有人脉打听,也不着急,只在家和于乔晒柿饼,照常去镇上摆摊。
那日于乔答应过晒好了柿饼让几个婶子来吃,正巧杨桦和柳周正关系好,让他带回家让柳家婶子帮忙分一下正合适。
晒了五六天的柿子饼就能吃了,只是要想捂出白霜还得几日,于乔把晒好的柿饼分别用油纸包好,包了十份等着人来拿。
柳周正跟着猎户去山上打猎,这一趟收货颇丰,三只兔子两只野山鸡,还有几个野鸡蛋,他下山后背着背篓直奔杨桦的家门。
“杨兄,院试考得咋样?你咋看着都不急呢,要不是我这几日天天上山,我早就想来问你了。”
杨桦给他倒了杯水,看他咕咚几下喝完才回,“结果在交卷的一刹那就定了,平白担心也无用,就等几日后出成绩吧。”
柳周正笑哈哈说,“你看我,凭你的才学一个院试肯定能顺利通过,你就等着官差来报喜吧,来,兄弟送你只山鸡,就当提前给你送贺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