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三这个蠢货,对老二怨气重,比太子还狠。
他只能把怒气发泄到老四身上,他毕竟是明面上的太子一党,给他没脸,也是警告太子不要过分。
他当然知道老四是无辜的,可他既然是太子的人,为太子承担背锅不是应该的吗?
而四皇子正是看出了这点,知道今天必须站出来,让皇帝把这个气出了,把这件事揭过去。
只是他们谁也想不到,六皇子竟然如此莽,竟打算直接翻案!
他疯了吗?他知道这样做,会闹出多大的麻烦吗?
四皇子不可思议地看着人群中,唯一站着的老六。
此时他的样子是如此耀眼,殿外的阳光洒进来,为他披上一层金色光辉,宛如圣人降临。
可真是......不怕死啊!
“父皇,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查得太容易,事出反常必有妖,火烧贡院如此大的事,如此草草了结,定有人不服,觉得朝廷在有意掩盖真相,朝廷黑暗腐败。我大乾立国百年,正是革弊成新的时候,不能一味掩盖过错,否则持续下去,积重难返,届时才是真的于大乾不利。”
“萧、承、轩,”皇帝快气疯了,却反倒冷静下来,一字一顿威胁道,“你是什么身份,有资格对着朝政大放厥词?还是说,你认为朕是个昏君,要你这个毛头小子指导掌国?”
萧承轩知道,再说下去,就是僭越的大罪了,但他依旧不慌不忙,条理清晰道,“儿臣舔为六皇子,受一国百姓供奉,享受了荣华富贵,那么以身殉国,维护朝堂大义,也是应有之责!儿臣身无半职,确实僭越,但愿以大乾一份子之身,敲响登闻鼓,请天下之主,清查真相,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说完,他跪下重重磕头三下,转身大步流星往外走。
所有人皆错愕不已,六皇子这是疯了吗?
大乾朝立国百年,登闻鼓只敲响了三次,三次都引得朝堂震荡,几乎大换血。
一次是西南官逼民反,西南驻军为了军功,逼反治下杂居的各族群,导致西南民不聊生,一名有志之士,躲过重重追杀,千里迢迢上京,不顾早已强弩之末的身体,敲响了登闻鼓,躺过了钉板,伤痕累累,强撑着告完御状后死去。
第二次是黄河大水,朝廷拨下的救济粮被全部贪墨,沿岸的百姓尽皆饿死,当地书生联名上京告御状。
第三次是官匪勾结,欺压百姓,甚至私铸铜币,严重损害朝廷百姓利益,哪一件不是重要的大事?
这一次?
好吧,火烧贡院确实是大事,搞不好全国的学子都要愤怒闹事,所以皇帝才火速处理了此事,让二皇子来担下这个罪责。
为此,他已经决议牺牲一个儿子,今日这份唱念作打,无非是想保下二儿子性命,愤怒也是因为一干儿子毫无兄弟之情,朝臣也违背他的意愿,让他下不来台,只能把事情说的严重,好有转圜的余地。
这就是破窗效应,当你想开一扇窗,众人都反对时,你就说要掀了屋顶,那其他人就会答应开窗了。
皇帝以退为进,逼迫皇子大臣同意。
没想到最先站出来反对他的,竟然是一向万事不管,高风亮节的六皇子,还是以如此激烈的方式。
“登闻鼓,他这是在敲登闻鼓吗?”分明是把他这个皇帝架在火上烤!
“呵呵,可真是我的好儿子,”皇帝愤怒至极,却没再发火,不怒不威的坐在龙椅上,表情深不可测,眼底却翻腾着熊熊的怒火。
那怒火之盛,似乎要燃尽一切!
太子微不可查抬头看了一眼,便觉心惊肉跳,忙低下头,生怕父皇被怒火冲昏头脑,不管不顾朝他下手。
之前他可以不顾父皇意愿,一力要求诛杀二皇子,是因为他知道,即便父皇生气,也不会太过,还会顾虑他这个太子颜面。
可现在不一样了,老六一闹,父皇彻底被夹在火上,下不来了。
此时他的怒气,才是真正的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老六不要命,他还想安稳当这个太子呢。
其他人差不多也是这个想法,三皇子尽管没想明白,但他给皇帝当了这么久的儿子,知道什么时候不能惹这个父皇,因此跪得服服帖帖。
整个大殿,静得彷佛空无一人,连呼吸都听不见。
“咚!咚!咚!”
不久之后,远远传来登闻鼓被敲响的沉闷声响,同时也重重砸在所有人心上。
完了!
这下是彻底瞒不住了,而六皇子......自求多福吧!
片刻,侍卫统领上殿,“启禀皇上,有人敲响登闻鼓,按规矩重打五十大板,可他是......”
“打!”皇帝毫不犹豫开口,无波无澜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侍卫统领顿了顿,高声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