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旧作文网 > 抖音《群帝观天幕 > 第12章 补充:初唐名将2

第12章 补充:初唐名将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薛仁贵此人,当年,可是能让李世民一眼万年的将领啊。画面中紧跟着缓缓浮现清晰的轮廓。一袭白衣的小将策马疾驰,眉眼疏朗,气质卓然。在他面前,有一迎着光的帝王朗声大笑,高举着双臂迎了过来。“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为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年轻的小将手脚都不知往何处放,耳朵羞窘紧张的红了一大半,讷讷不言。帝王握着他的手,柔情似水极尽甜言蜜语。“朕昔日梦中见卿,如今卿应梦而来,朕喜得一贤臣也!!”薛仁贵脑袋晕乎乎的,也不知思绪飘到了哪里。一时只道:一定不可辜负陛下的信任,不就是高丽么?陛下想要,给他打下来就是……

……

很可惜的是,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那时的李世民已经大限将至,即将迎来人生的终点。

2、高宗时期

李治登基后,薛仁贵依然负责宫中守卫。永徽五年(654),天降大雨、山洪暴发,皇宫大水,薛仁贵不顾自身安危,跑到宫门前大声呼喊,惊动了皇宫内部,这才救下了李治的生命。事后,李治称赞薛仁贵说:“多亏有你呼喊,我才免于被淹没,我才知道什么是忠臣。”

1、黑山击败契丹。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高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在保安室憋了十几年,这气必须撒在高丽身上,在贵端城斩获千余人,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一手弓箭见谁射谁,接着马不停蹄赶到黑山击败契丹,成功擒获契丹王阿卜固,送到洛阳跳舞。

2、三箭定天山。李治让薛仁贵去天上练级刷本,突厥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名大将,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3、协助李绩击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丽旧地,669年,唐廷遂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 。由于高丽遗民的叛乱,薛仁贵赴任后便从平壤移至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城),任内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

4、兵败大非川。670年,吐蕃趁大唐在攻打新罗国,攻陷西域18个羁縻州,为了让吐蕃长记性,李治让薛仁贵率大军反击吐蕃,战事初期,唐军节节胜利,但因副将郭待封擅自更改运粮的行军路线,被吐蕃察觉,唐军军粮及辎重被吐蕃军掳掠而去,士兵地形不熟,高原反应等,最终薛仁贵在一系列不利因素下兵败大非川,薛仁贵被革职除名,流放象州,在象州度过了十年黑暗时刻。

5、“脱帽退万敌”。

突厥又觉得自己行了,于是卷土重来,李治再次启用薛仁贵,虽然此刻薛仁贵已经69岁,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能复生?”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第二年,薛仁贵就去世,终年七十岁。

九、儒将之雄——文武双全裴行俭

裴行俭(619年-682年),小薛仁贵5岁,还比薛仁贵早去世1年。是前后灭三国苏定方的徒弟。

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当时,左卫中郎将苏定方说道:“我用兵的谋略,世上没有可传授的人,现在你很合适。”就把自己用兵的奇术全部传授给裴行俭。后来,裴行俭调任长安县令。唐高宗李治准备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裴行俭认为国家的祸患就从这事开始,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秘密商议对策,大理寺卿袁公瑜向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告密,裴行俭因而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665年,46岁裴行俭升任安西都护,西域各国大多仰慕他的仁义,归附唐朝。太优秀了,被唐高宗改任吏部侍郎,他一走,西域出事。高宗让薛仁贵走一趟“让吐蕃知道,谁才是老大”,结果薛仁贵兵败大非川,西突厥残部与吐蕃勾结。裴行俭向高宗建议:假途灭虢。裴行俭建议说:“波斯王儿子泥涅师在长安做人质,如果派遣使者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就从突厥、吐蕃两国经过,把西突厥残部与吐蕃干掉”高宗于是命令裴行俭带上诏书护送波斯王,并任安抚大使。

当地人一看,老领导回来,就出城迎接,热情款待。裴行俭从当地招集了一千多名才智出众的人跟着自己向西走。制造舆论说:“天气太热,不能前进,应该住下来等待秋天。”阿史那都支侦探到这个情报,便没有设防。裴行俭从容地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酋长,假装邀约打猎。老领导发话,酋长超额完成任务,一下子喊来一万多人,阿史那都支以为唐军到了,仓促之间想不出对策,只得率领五百多个下属人员到裴行俭的军营拜见,于是被其擒获。不废一兵一卒就平息了叛乱,文武双全,当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没过多久,东突厥也反了。东突厥归属大唐50年,他们一看西突厥残部与吐蕃都出来嘚瑟,也不能落后,也出来嘚瑟啦。裴行俭带着30万大军没有直接硬刚。

1、兵不厌诈:(特洛伊木马)

裴行俭说:“可以用计战胜敌人。”于是准备了三百乘假粮车,每乘车里埋伏五名骁勇的士卒,带着斩马的长刀、强劲的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车前进,还派精兵秘密地紧跟在后边。敌人果然来抢粮车,拉车的瘦弱士卒假装逃脱险境,敌人用马把车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马鞍,让马吃草。正要从车里拿粮食,骁勇的士卒猝然冲出,后边的伏兵恰好赶到,差不多将突厥军杀死或俘虏光了。从此没有哪股突厥军敢于走近粮车。

2、精通阴阳历法,凭实力救了唐军,免被水淹。唐军暂时驻扎在单于的北边,傍晚,已经扎好了营帐,战壕已全部挖好,裴行俭改变命令迁移到高冈上扎营。军官们说:“将士们已经安顿下来了,不能扰乱他们。”裴行俭不听这些,催促迁移。到了夜晚,狂风暴雨突然来了,原来扎营的地方,积水一丈多深,将士们没有谁不惊叹,询问怎么知道会有风雨的,裴行俭说“:从今以后只按我的指挥办事就行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突厥军在黑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大青山)抵御,频遭失败,裴行俭让将士们尽情厮杀,前后杀敌无法统计。阿史那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杀死,部下提着他的首级前来投降;又活捉了阿史那奉职后班师回朝,突厥的残余部队逃往狼山。

3、裴行俭回朝以后,阿史那伏念自称可汗,又同阿史德温傅会合。裴行俭派遣间谍展开离间活动,成功平叛,然由于高宗杀掉降将,没过2年,东突厥又反,高宗“阿俭,再出去走一趟吧”但还未出师,裴行俭便于四月二十八日在长安延寿里的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十、一战定千年——刘仁轨

刘仁轨虽为官清廉刚正,但是为得宠的中书侍郎李义府厌恶。660年),高宗发兵征讨百济,,59岁高龄的刘仁轨负责运输补给,被李义府陷害,高宗于是仅将刘仁轨免职,以白衣(平民)的身份随军。一场灾祸,让刘仁轨点燃了统帅技能。

公元660年,苏定方平定百济,唐朝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刘仁愿被任为都护,王文度为熊津都督,但王文度在渡海时病亡,于是熟悉半岛局势的刘仁轨被委以重任,代替王文度统军。自此59岁的刘仁轨从文职转到武将,开启他传奇的晚年人生。

公元661年,百济残余势力发起复国运动,刘仁轨与新罗军一起援救刘仁愿,并击退围攻百济军,斩杀百济军万余人,留守百济的唐军也纷纷归心似箭,但刘仁轨自请留守百济,并上书,唐军就能以百济为跳板,联合新罗彻底歼灭高句丽。在时机成熟后,刘仁轨先发制人,派人侦察鬼室福信修建的真岘城(今韩国镇岑县)军情。随后,他引新罗军乘夜袭击真岘城,悄悄攀墙,至拂晓破城而入。唐军自此“遂通新罗运粮之路”。

一战定千年“白江口之战”:

百济残余到倭国、高句丽求援。在倭国看来,假如赢了唐朝,就能重新树立半岛的话语权,于是决定举全国之力出兵。白江口之战,唐朝以1.3万兵力战败倭国4万军队,这一年刘仁轨62岁。直接让倭国改名为日本,日本在此后一千年不敢再起干戈,直到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明朝才与日本在朝鲜半岛再次兵戎相见。

唐高宗公元666年,刘仁轨协助李勣东灭高句丽,完成了隋炀帝、唐太宗未完成的事业。(683年)十二月,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刘仁轨作为辅助太子的托孤重臣,武则天特意写信拉拢,刘仁轨却以年老体弱为由而上疏推辞,请求免除自己的留守之任。他还乘机陈述西汉吕后乱政败亡之事,以申明对武则天的讽谏之意。685年,刘仁轨逝世,享年八十四岁,武则天为其辍朝三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