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旧作文网 > 种田之锦绣荣华 > 第70章 报酬

第70章 报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小组长们可以带领大家捞鱼,分派着干活,但发钱这事不简单,需要算清楚具体账目,林二郎怕他们算不明白,还是他带着家里的管事来做吧。

童山县今年普通鱼的价格在八文钱一斤,鲈鱼鳙鱼这类鱼贵且少,二十文一斤。

结合童山县的消费能力,他们的稻花鱼最后定了十六文一斤的价格。

但量大的会相应减上一两文,最后算下来平均每斤十五文。

一亩地一百斤鱼,便是一贯半,对农人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林二郎从家里叫了两个管事帮忙数钱发钱,他则是算好每家的钱数并做好发放记录。

在开始之前,族长上前代表大家传达了他们的心意。

不能让林二郎白忙一场,他们要给他五贯钱当做报酬。

林二郎惊讶极了。

他从没想过做这件事还能拿到钱,对他来说能够主导此事,从中获取办实事的经验就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

五贯钱,五千文,合三亩多稻花鱼的收益,就算将林家的那两千斤算进去相当于一亩给他六十多文的报酬,是不是有点多了。

而且他也就忙了十几天,一文本钱没出,就能拿这么多,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林二郎在心里飞速算了一笔账,最终只拿了两贯钱,算作一亩鱼拿二十五文的报酬,还算合理。

这点钱对他不算什么,但这是大家伙的心意,收下能让他们心安,五贯还是太多了。

村民们见他虽只拿了两贯,但终究还是收了,心下安稳不少,接下来就等着领钱了。

铜钱一串串的发下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人人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大家心中自有一笔账,这鱼养在稻田里,不用另外开辟鱼塘,平日里伺候水稻顺便照看一二,不用专门去喂食,费不了多少功夫。

唯一投入的是鱼苗,那又有几个钱,一亩地不到二十文钱的投入而已。

和最后赚的钱相比,不值一提。

养了鱼的人家像过年似的,大手一挥纷纷冲到集上割肉打牙祭,那些想要观望一两年没报名参与的人家悔断了肠。

少不得会有说酸话的,只是还没如何就被怼回去了。

这些人不占理,当初怕冒险不敢干,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也就口头上酸几句,被人围攻过也就消停了。

不过没人敢说林家的不是,这些人还存着明年跟着一起养鱼的心思呢,没人敢得罪林家。

稻花鱼的事情今年算是结束了。

有的地里还留了几斤,准备养着过年的时候自家吃抑或走亲戚用。

林家留的那一千斤鱼当然不可能全部自家吃完。

捞出来一部分送到梓州,给詹家和戚家走礼。林安淑和詹开棋去年已经尝过稻花鱼的滋味,今年可眼巴巴等着呢。

鱼一送到就赶忙让后厨做来吃了。

这鱼在路上走了两天,虽然装在有水的大木桶里,尚活着,但还是没那么鲜活,留不了多久,得赶紧吃。

戚家是头一次吃稻花鱼,纷纷惊叹于它的嫩滑口感。

林智给戚阳德写的信里简单说了这鱼是养在稻田里的,不算费时费力,还能为农民增加一份收入。

戚阳德便想到若是将此法普及,农民们岂不是多加一份收入。

只是随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家家户户都养了鱼,哪里能消耗得了这么多呢?

鱼又不似其他,从林家湾运到梓州城都不算新鲜了,也不能卖到大虞朝各地,只能在本地消耗,到时候鱼价低得农民本钱都收不回来,岂不得不偿失,还是罢了。

戚阳德能想到的林易也能明白。

他当初只是想着试验一番,若是真能成,推广开来农民的日子能好过些。

但今年林家湾近半人家养鱼,还都只养了一两亩,虽然已经销售一空,但若是明年再多起来,童山县势必吃不下这么多。

虽然降价出售也不至于卖不出去,但收益就极少了。

深思熟虑之后,林易掐灭了要将稻田养鱼法推广普及到全县的想法。

虽然有些自私,但他还是决定只教给林家湾村民这个法子。

林易做过官,能看到的当然不仅是这一个村子,对其他村子他也有一些想法。

今年有了较多的红薯种,明年再培育一年,后年就可分发给各个村子种下去。

稻田养鱼因为鱼的保存销售问题不能普及,红薯可没有这个担忧。

红薯耐储存,可做主粮,农民们种了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卖出去都好。

当然,若是红薯普及得快,估摸着价格会迅速下去。

林易觉得这样也好,平民也能吃得起,不至于高价到那些世家大族动了心思暗中操控。

而红薯不占用需要精耕细作的良田,对于农民来说不需操太多心打理,算是额外收获的粮食。

谷贱伤农,谷贵又会伤民,红薯正好可以平衡一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