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猎风波过后,宫中看似恢复了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柳如烟在这场变故中虽稳固了地位,却也招来了更多的嫉恨目光。朝堂之上,因镇北侯的倒台,各方势力重新洗牌,表面上对皇帝唯命是从,背地里却小动作不断,都妄图在新的权力格局中抢占先机。
后宫之中,那些被柳如烟打压下去的妃嫔们,暗中咬牙切齿,时刻寻觅着复仇的机会,新入宫的妃嫔们也各怀心思,将她视作上位途中的绊脚石。
这日清晨,柳如烟正在凤凰台梳妆,青鸾匆匆入内,神色略显慌张:“主子,不好了!昨儿夜里,太医院莫名起了一场大火,诸多珍贵医书典籍付之一炬,阿箬姑娘为了抢救古籍,被困在了火场,至今下落不明!”
柳如烟闻言,手中的梳子“啪”地一声掉落在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什么?阿箬她……快,快去救她!”
柳如烟心急如焚,立刻带着青羽卫赶赴太医院。现场一片狼藉,火势虽已被扑灭,但浓烟仍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
柳如烟不顾众人劝阻,亲自在废墟中翻找,口中呼喊着阿箬的名字,可回应她的只有死寂。
她的心中满是自责与悔恨,阿箬一直是她在这宫中最得力的助手,两人一同经历了无数风雨,如今却生死未卜,叫她如何能接受。
“主子,您别太伤心了,阿箬姑娘吉人自有天相,说不定她已经逃出去了,咱们再找找。”
青鸾红着眼眶,哽咽着劝慰道。柳如烟咬着下唇,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一定要找到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然而,一连数日,阿箬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毫无音信。柳如烟忧心如焚,茶饭不思,整个人迅速憔悴下去。
皇帝得知此事后,也颇为动容,下令全力搜寻阿箬的下落,可太医院那场大火烧得蹊跷,现场几乎没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搜寻工作进展缓慢。
与此同时,朝堂上又出事了。几位大臣联名弹劾柳如烟,称她身为后宫妃嫔,却过多干涉朝政,扰乱朝纲,还拿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意图将秋猎时镇北侯谋反一事的责任也推到她身上。
那些人说她是故意引发混乱,以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皇帝面对这些弹劾,陷入了两难境地,他虽深知柳如烟的忠心与功绩,但大臣们的言辞凿凿,舆论压力也不容小觑。
柳如烟听闻此事,强打起精神。她知道,此刻自己绝不能倒下,若她示弱,敌人只会更加嚣张。
她冷静下来,仔细分析那些弹劾她的证据,发现其中漏洞百出,明显是有人蓄意捏造、拼凑而成。当下,她决定进宫面圣,向皇帝澄清一切。
在御书房内,柳如烟面对皇帝,坦然自若。她将自己所掌握的证据一一呈上,包括镇北侯谋反的详细始末、那些大臣与镇北侯勾结的书信往来,以及他们近期在朝堂上暗中串联、意图陷害她的种种行径。
“皇上,臣妾问心无愧。自入宫以来,臣妾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皇上,为了江山社稷。秋猎之时,若不是臣妾早有防备,后果不堪设想。如今这些人倒打一耙,妄图混淆视听,还望皇上明察。”柳如烟言辞恳切,眼中透着坚定。
皇帝看完证据,脸色阴沉得可怕,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哼,这些奸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朕定不轻饶。”
随即,皇帝下令严查弹劾一事,严惩幕后黑手。柳如烟见皇帝相信自己,心中松了一口气,跪地谢恩:“多谢皇上信任,臣妾感激不尽。”
从御书房出来后,柳如烟并未放松警惕。她深知,敌人不会就此罢休,必须尽快找到阿箬,解开太医院失火之谜,才能彻底扭转局势。
于是,她加大了青羽卫的侦查力度,几乎将整个京城翻了个底朝天。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青羽卫传来消息,在京城郊外的一座废弃庄子里发现了阿箬的踪迹。柳如烟立刻带人赶去,当看到被囚禁在柴房内、遍体鳞伤的阿箬时,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阿箬,你受苦了!”
阿箬气息微弱地睁开眼睛,看到柳如烟,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主子……奴婢就知道……您一定会来救我……”
柳如烟赶忙让人将阿箬带回凤凰台,悉心照料。在阿箬的调养下,她逐渐恢复了元气,也道出了太医院失火的真相。
原来,是后宫中一位与前朝大臣勾结的妃嫔指使之人所为。她们知道阿箬精通医术,又一直是柳如烟的左膀右臂,便想通过这场大火除掉阿箬,一来打击柳如烟,二来销毁太医院中可能对她们不利的医书证据。
阿箬在抢救古籍时,被人打晕,然后带到了废弃庄子囚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