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牧,北城人。
父亲是军长,母亲是大学教授。
细说起来,和林淇是北大的校友。
两人在多年前相识,当时陈牧对林淇的才华十分欣赏,但两人当时并不熟悉。
陈牧留在国内,林淇去了米国,两人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斗着。
后来林淇回国,她主导的研究攻克了国内导·弹技术上的瓶颈,在实验室完成数据验证。
接下来就是导·弹生产、组装,然后进入到实弹测试阶段。
这一次负责对当道进行地面测试和飞行试验的部队,就是陈牧所在的X集团军。
两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擦出火花的。
这些年林淇不是没有人追,但她没有时间去谈风花雪月。
物质对于她来说没有吸引力,之前在各个任务世界中过得富足,即便是在她自己的时空里,也是做到了市场总监的人。
能玩的该玩的早就体验过了。
在当下这个时段里,精神世界的伴侣对现在的她来说更重要。
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她的事业,不会用各种所谓的家庭责任和“女人要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这种想法去束缚她。
这样想法在几十年后并不奇怪,但在当下这个时代是非常难的。
连林父林母在每次写信的时候,都会用长辈的角色催林淇赶紧结婚生小孩。
所以当陈牧第一次和林淇告白,林淇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当真。
林淇相信陈牧是欣赏她的,也相信他会为了自己去和家里抗争,但是他毕竟是陈军长的儿子。
这么一块香饽饽没有必要和她耗在一起。
可陈牧不是纨绔也不是书呆子,和林淇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明白了她的顾虑。
于是两人假期刚好同步的一天,陈牧邀请林淇吃饭,也是像今天带林父林母一样,直接把人领回了家。
他说:“你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关于我的家庭和父母不是真实的,对我不公平,我想请你来看看。”
那天以后,两人的关系飞速发展。
陈牧最早也想知道林淇有没有和家里人说他们两人的事儿,可是林淇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陈牧之前没见过林家的其他人,倒是见过到北京来开会学习的张美玉和刘良梅。从她们口中知道了林淇小时候的事情。
这次林父林母到北京,是陈牧提自己提出去接林父林母的,后面陪着林父林母在北城观光的小徐也是他安排的。
他可以对林淇的父母很好,但仅限于物质上。
今天陈牧请林父林母来到家里来吃饭,就是想让两边父母一起见见面。
虽然林淇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可是父母关系和长辈亲情总是迈不过去的。
林父林母虽然对二女儿处了对象却没告诉家里人有些不满,可又能怎么样呢?
就像陈军长说的,当父母的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去教他们、长大以后也可以给他们人生的建议,但到最后,孩子们的事情终究得他们来做决定。
父母不应该是孩子未来生活的决定人。
“二丫头,你这和小陈要结婚了,家里给你准备了一些嫁妆。”
林父林母住的是套房,里面还有一间卧室,当天晚上林淇留在了招待所。
所谓的“嫁妆”就是家里给林淇存了一笔钱,想着林淇结婚时候用。
现在林淇日常的生活都是国家负责了,听说还给分了房子,有了房子总得置办家具才像样吧。
也不知道国家分的那个房子有多大?
“看陈军长他们家的样子肯定不缺钱,你就留着自己存着。”林母想了想,“刚刚忘记问了,小陈他们家亲戚多吗?他家就一个儿子的话,那你们结婚后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今年你都……”
林母话还没说完就被林父打断了:“小陈人挺好的,家里条件还这么好,但是我们家……”
两家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爸,您不用担心。陈伯伯是陈伯伯,陈牧是陈牧,我和他在一起不是因为他爸是军长,如果哪天他想和我分开,绝对不会因为我父母是农民。”林淇微微一笑,“同样的,不管我的家庭是什么样,我就是我。”
林淇这话可不是托大。
当年在经历各种波折后回国,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落后,还有环境和硬件上的差异。
所以林淇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张美玉和刘良梅,希望他们可以把这些年存给她的分红用来建设实验室。
此时张美玉和刘良梅才把小作坊的一般的“齐美服装厂”升级成“未来制衣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服装的头部企业。
即便如此,两人也是对林淇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实验室感到惊讶。
可是后来林淇在允许的范围内,向两人讲解了现在国内外的环境差异,讲解了她这些年在国外的所见所闻,终于让两位姨理解到国家发展离不开硬实力的支撑。
所以她们不仅把这些年给林淇准备的钱全部拿出来了,还决定每年拿出利润的10%来支持林淇和她团队的技术研究。
实验室在各方的支持下很快成立了起来,解决了硬件上的问题,研究成果也很快有了突破。
往后数年间,林淇带领科研团队在物理领域深入研究,让更前沿的研究工作得以开展,特别是在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等方面突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
实验室的研究为导·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实验验证和新技术引领,推动了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刚结婚的头两年,林淇和陈牧平时都很忙,国家分给两人的房子几乎是闲置状态。
后来林淇带了不少学生,她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很多工作不用林淇亲力亲为,实验室的工作轨道后,许多事情不需要她再亲力亲为。
只要不是特殊状态,林淇平日可以正常上班和下班,于是她和陈牧一商量,准备搬回陈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