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母此时心里空落落的,听到这动静立刻走过了去。
过去就看到林晚秋打开了林淇留下的箱子里,里面这次因为考到了第一名,特地送来的奖励。
“你姐这些都没带?那她包袱里装的都是啥?”
林母愣了几秒,立刻奔去了两个女儿住的房间。
******
林淇只带走了两身换洗的衣服,还有个以前奶奶给她做的小枕头。
在原身的记忆里,奶奶是最爱她的人。
而那个鼓鼓囊囊的包里剩下装的都是承载着新的记忆的物品——已经离开河村的知青们送给她的小礼物、信件;张美玉给她做的新衣服;刘永梅送给她的收音机,初中班主任给她的词典,等等。
“小淇,要是缺什么就跟我们写信。”张美玉和刘永梅站在县车站前,“车上人多,东西一定要小心。不认识的人别搭理他们。”
“你们要不放心,就该陪着孩子去。”县里负责来送孩子的人看到这个场景也觉得奇怪。
看穿着打扮,也不像舍不得车费的家长。
“姨,你们放心吧。那边车站都有人接,都是有介绍信的。”林淇看到县局的同志到一旁去了,凑近小声说,“关于服装厂的事情,别觉得难。只要政策有松动,不管花多少钱,都一定要把许可办下来。”
“行了!我们两个大人还让你操心了!”
******
从河村到W市,路程十分复杂。
镇上坐车去县上,县里再坐车到H市,再从H市换车到W市。
林淇从早上8点从村里出发,下午六点才到了这两百多公里外的学校。
尖子班的学生都是从省内各地挑上来的,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
宿舍都是平房,大门在房中的中间,一推门就能看到大开间里两条大通铺。
林淇算到得早的,好处就是可以先选靠墙的位置。
她打扫完卫生把被褥铺好后,倒在床上一个劲儿地乐。
宿舍里还有其他刚认识的同学,见她这顿乐也被感染了,大家“哈哈哈”地笑成一片。
到最后,有同学问她到底笑什么。
林淇说:“想到以后的新生活,就感到开心得停不下来!”
林淇上了高中后,精力都放到了学习上了。
尖子班的学习内容和普通班不同,尽管现在的难度在以后的时代看来不算什么。
可这个时代对于知识的严谨和认真感染了林淇,她把自己沉浸到了学习中。
到这里的同学都是各地选拔上来的,不管大家家境如何,在这里都是一门心思为了学习。
如此纯粹的环境让林淇交到了真正的朋友,这些友谊在之后的岁月里也一直延续。
高中的两年时间里,林淇会用周日的那一天休息时间,给张美玉和刘永梅的服装厂帮忙设计图稿,其余时间她都投入到了学习。
她除了完成学校的课业外,还托李雪帮忙买来了北城大学的书本和教材,开始自学大学课程。
林淇读高一的时候,国家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数学比赛。
这个对于她来说根本不是难事,轻松在比赛中获得了名次。
可她的目标不仅于此。
这个时期,国家各个行业都处于发展的起步期,因为知道社会之后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所以林淇更希望自己在起步的艰难时期为祖国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林淇又参加了物理竞赛,并且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而这次物理比赛获奖,不仅让林淇登上了报纸,让她获得了更重要的机会。
林淇去W城读高中,离开河村后两年才又一次回到家乡。
顺着熟悉的道路走到了自己家院子外,院子没有上锁,林淇轻轻一推,院门就开了。
她把自己的背包放到石碾上,转去厨房开始生火做饭,还把自己在县城买的熟食切好装盘,把给父亲买的白酒装盘。
林父和林母从地里回来,远远看到自家院门打开还觉得奇怪。
可看到林淇站在院子里的时候,林母手里的锄头都没拿出。
“二丫头?”林母喊了一声。
林淇闻声回头:“妈,你们回来啦?我把饭都做好了,快,洗手吃饭。”
林淇的突然回来让夫妻两人都高兴坏了。
当初二女儿离家的时候,他们以为至少孩子寒暑假的时候能回来吧。
可是第一年寒假大雪,班车早就停了运营,林家人也找不到人搭车。林淇一个人留在W市,和学校老师一起过的年。
第二年暑假,因为备战比赛,林淇又没有回来。
都以为第二个春节孩子总得回来了吧,结果老师来信,说林淇要作为省代表参加更大的比赛,依旧要留在W市。
“老二,你们不是七月要高考了吗?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林父担忧道,“还是出什么事了?”
“爸,我被学校报送了。”林淇笑了笑,“北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