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旧作文网 > 大云公主养成手册 > 第21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21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荀的几名护卫和倒霉小厮刚架马车没驶出多远,便被躲在旁边捂嘴看戏的程澈拦下,一行人见是新贵程澈皆惧怕其权势,识趣地为他让路,猛然停下的马车又险些向前恍了王荀一个大跟头。一夜间,王荀从往日呼风唤雨的礼部尚书跌成了有名无实的礼部办事员,他心有不甘却只得走下来迎接程澈,强撑着尚书的官威心虚道:

“圣上已发落了郭堂几人,流放、废黜、赐死。本官不过一时失察,便被圣上面责,和苏侍郎丢了接风宴的差事,国子监祭酒程侍郎大人还不肯放过吗?”

厚颜无耻之徒便是这样,只会怪罪他人而永不承认错处,这样的人必会继续耍更狠的手段兴风作浪,程澈当下不予计较,只皮笑肉不笑地回道:“王尚书这说的是哪里话?朝堂之事皆由圣意裁夺,哪有我多嘴的地儿?刚才的事已了,我找您,是为内宅琐事。”

王荀原计划借自家大姑娘王敏姿与程府大公子宴川的联姻,来攀附程家,可他早知程家瞧不上他后就不抱希望了,便苦涩地接话道:“既是家事,不如来尚书府,同我和夫人详谈?”

程澈在心头冷哼一声,并不理会王荀的抗拒,直接将他拉进自己的座驾马车内,车子平稳行驶后才说道:“不必了,我长话短说。贵府的嫡女 - 王家大姑娘于今年二三月份,在我夫人唐家的华衣坊裁了新衣,还在她的金玉堂打了几件首饰,王尚书可知晓?”

这话问得王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困惑为何程澈开始留心他女儿的穿着,但也惧怕程澈的地位,且他人还处在程家马车中,又刚在朝堂上输得难看,气得后槽牙都快被咬碎,便压下火气附和着道:

“华衣坊和金玉堂的招牌,不只上京城,在大云都是响当当的,老夫虽不过问女眷衣着,却也知晓两个铺子的名号。小女蒲柳之姿,有贵府夫人的打扮指点,日后出门交际也不至失仪。”

这话便是谦虚了,王家的大姑娘在世家女子中,不像信国公陈家的衔月姑娘有体恤百姓常去施粥的贤名,更不似程靖柔以飘然若仙之舞姿和沉鱼落雁之美称霸大云的美女榜首,是实至名归的当红炸子鸡,但也是容貌姣好、文采上佳的才女。外人不知王敏姿超支购入珍贵布料制新衣的丑事,更不像程靖柔一样知晓敏姿不舍得一包香粉的小家子气,是以尚书府长女王姑娘迄今为止,依旧是外人眼中名副其实的上京城贵女。纵有好事之徒爱议论王敏姿倾心于程澈家的大公子却不得,可王姑娘的身价并不因传言有半分降低,程澈懒得理会这没营养的寒暄,便直奔主题道:

“尚书大人抬举,做生意便是要主宾尽欢,买卖才做得长远。既然尚书府这个大主顾满意,下官斗胆问大人,何时能将欠我夫人铺子的四百五两银子还上呢?”

王荀听了直截了当的问责,神色陡然一凛,气急败坏地反驳道:“程侍郎慎言,你别仗着有圣上给你撑腰,就肆意污蔑我女儿的名声!再说,王府子女的开支,均是我夫人在照管,她绝不会拖欠银子!”

程澈早料到王荀会狗急跳墙不承认,也不与其争辩,只从袖中掏出一张誊抄的账本字据,不紧不慢地递给王荀后道:

“王尚书贵人事忙,不过问府中杂事也是寻常。承义伯爵府唐家,在上京城开店多年,断不会欺骗客人,我夫人正为这笔银子愁眉不展。您可知道我夫人的脾气,她眉头一皱,府里能喘气儿的都要遭殃。您就当体谅体谅下官,把银子补上吧!”

王荀凭借四处攀关系,在先皇一朝走了宠妃韩氏的门路才平步青云。能得礼部尚书这个高位的人自然不傻,王荀看了账本和程澈志在必得的神态,还有唐夫人“母老虎”和程澈惧内的名声,便知他这事并没撒谎,但他也不打算替女儿还钱,故作深沉一笑道:

“同为男人,本官怎会不体谅程侍郎你的难处?只是府中内事,都由我夫人李氏打理,我不好插嘴。不过你放心,我回府定和夫人提上一提。”

程澈也是没料到王荀这般厚脸皮,证据都摔脸上了还死不认账,真不见棺材不落泪,见此程澈也沉下脸阴测测道:

“现下是早春,正是我夫人陪着国公侯伯的夫人小姐们,挑选夏季衣料的时日。听说襄亲王妃都得了她妹妹信国公夫人的引荐,还有陪同来京述职的兰陵节度使夫人,对她们店里新到的什么轻纱情有独钟,不多时便会派女官上门裁剪夏衣。这些官眷都是唐家的老主顾,见我夫人满面愁容、难展笑颜定是要过问一二,我夫人又是个藏不住事的直肠子,到时透露一点半点,影响王府和李家的名声,可怎么好呢?”

王荀听了这赤裸裸的威胁顿时气结,程澈是拿上流社交圈子最重视的颜面威胁他。王尚书在先皇一朝因得宠妃韩氏的枕头风,在朝堂上排除异己说一不二,已树敌颇多,再加上最近的王荀流年不利,三番五次惹了当今圣上的贬斥,早就让在他受伤吃过亏的官员们盯上。现下好歹王家依附的靠山安大将军还大权在握,又有先皇一朝积攒的人脉和门人清客,若世家贵族们知道尚书府家底亏空,连衣裳钱都付不起,定会胡乱揣测王家缺银打点上下,与他不对付的昭阳公主便会带头一拥而上,将他盘踞多年的势力蚕食干净,故而王荀压根不敢露怯。说话间的功夫,程澈的马车已稳稳停在一钱庄门口,二人下车后便听程澈正色道:

“王大人,这是带有咱们大云字号的正规钱庄,凭您礼部尚书的腰牌可支取现银。我就要应得的四百五十两,银子一到手我立马给您写收据。我夫人面皮薄,不愿直接打上门,找尚书夫人开口要钱;为了夫人安康,少不得我出面做这个厚脸皮。王大人,请吧!”

王荀打量了四周环境,发觉里头皆是听程澈吩咐的人,程澈话音一落,便有钱庄的账房亲自跑出来,在门口的小几上摆纸研墨。王荀在心中暗叹好一招瓮中捉鳖!如果他还拒不还钱,程澈不介意闹得满城风雨,或是刻意传到那些达官贵人耳朵里坏了名声,以后不光自己在官场没法混,子女们议亲都成问题,怕是连商户们都会跟着笑话。

王荀被程澈近乎撕破脸皮的釜底抽薪气得哆嗦,他真没想到程澈会这般维护唐夫人,银钱没赖成,反丢了这么大脸,便冷哼一声道:“好,程澈!算你狠,这几百两银子也要和老夫计较!”

一转头,程澈正安坐在小桌子前写着收款字据,对王荀无能狂怒的牢骚置若罔闻。王荀气结,将腰牌狠狠摔在台面,里面的伙计怕他反悔似的飞速接过,验明身份后将腰牌和四百五十两银子一并还了回来。这王荀也是捉弄人的好手,他本想递银钱时装作不小心将银子散落一地,再叫程澈像条趴儿狗似的蹲下捡钱,不想程澈身上也有点子功夫,一个弯腰闪身,便抄起了掉落的一叠银票,顺势平静地讥讽道:

“大人果然如圣上所说,不仅老眼昏花,手连东西都拿不稳。我听你们府里的管事说我夫人铺子的买卖兴旺,不差这点钱。我想尚书府显赫,自然比我们更不差这几百两银。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您还了欠款便到此为止,生意还能继续做,我同夫人自然不会多嘴。”

钱庄的伙计们各个都是人精,插着程澈说话的空档,眼疾手快地递上字据,待二位大人各自签字按了手印,伙计才悄然无息地退下。程澈取回困扰夫人多日的钱款心情颇佳,嘴角都不自觉上扬,忽见被训了一早上的王荀又累又饿,连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便心平气和地说道:

“钱款已清,我就不叨扰大人了。回府后,我还要出发上临川看望儿子,不送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