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十三欲言又止,想说却没说什么。小红看了看他,知道了他的心思,于是问姜咹,“大公子,此事事关余姚县令,咱们就这么走了,那不是让这恶人继续逍遥法外了?何况他还是一县之长,不知道又会做多少恶事呢!”
姜咹看了看小红,小红便低下了头,又看了看郑十三,正要拒绝他,就听一直没说话的吴昁道:“不错,这件事要是我们没遇到那便算了,可如今叫我们遇上了,就不能不管。我看就是昨晚那些黑衣人的身份也很可疑,他们用的连环发射的弩弓,很像是军方的。”
郑十三一下子站了起来,诧异道:“你的意思是这里面可能涉及到江南卫的大将军龙飞度?”
郑朝的地方军跟唐朝有些相似,府兵作为基本的常备军,全国共12卫,每卫各领40-60府,府分上中下三府,每府人数不等,800-1200人左右。每府之下有4-6团,主要是挑选农民和地主充作兵源,这些农人地主平日里种田,冬季训练,战时自备武器上战场服役。
吴昁点了点头,弩弓都出现了,他有理由这么怀疑。
姜咹凝神思索了一会,这才明白昨晚的这场刺杀不简单,只是她一夜心思辗转,没想到这么多。
徐员外神情凝重,喃喃地说:“如果真是这样,只怕凭我们几人什么都做不了啊。”
听了此话,众人皆有些悲观,只郑十三两眼冒出光,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铲除这些盘根错节的妖魔鬼怪们!
吃过早饭,姜咹已经下定决心,她单独找到吴昁,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的目的,“吴四爷,可否借吴昂一用?”
既然涉及到地方军队,不调一队□□队过来,只怕不能保证郑十三的安全。
吴昁仔细地盯着姜咹,缓缓地说道:“你要他去做什么?征调其他地方的府兵?还是征调其他的军队?”
姜咹坦然一笑,“我也知道瞒不了吴四爷,就直说了,不错,我确实是想让吴昂跑一趟去调兵。至于到底是什么军,我想,吴四爷心里恐怕也有数了。”
没想到姜咹如此坦诚,吴昁也不拐弯抹角,“可以是可以,不过你也知道我是个商人,所以我有一个条件。”
姜咹脸上笑嘻嘻的,“你说。”
“等回到余杭镇后,吴家想邀请你们一起到府里小住几天,在下十分钦佩姜小弟的学识为人,想略尽地主之谊。”
这事不大,可是姜咹却知道影响不会小,等他们回到余杭,只怕张家和秦家也早就清楚郑十三的身份,郑十三这一在吴家小住,不就是向张家秦家表明陛下亲近信赖吴家吗?如此一来,吴家的势头还有谁可以抵挡?
可是这分明不足挂齿的小事,这吴昁果然是个商人。
姜咹脸上笑嘻嘻的,“好!承蒙吴四爷看得起愚兄弟二人,到时候有机会愚兄弟一定会去贵府叨扰几日。”
安排小红和吴昂先行一步继续往余杭方向走之后,姜咹等人收拾整理了一番后带上众俘虏进了余姚镇。
那些俘虏被阿七点了穴,用了一根大绳子松散地捆在一起,由孙富和孙兴牵着,孙富和孙兴就是徐员外的两个小厮。
一行人浩浩汤汤进了城之后,来往百姓纷纷驻足围观指指点点。几人倒也不觉得难堪,直奔余姚县衙而去。
到了县衙前,一行人的队伍足足扩大了十几倍,那些看热闹的老百姓没有散开,反倒陪着一群人来了县衙。
孙富将手中的绳子交给孙兴,奔上台阶,拿起登闻鼓“咚咚咚咚”敲起来!
没多久县衙大门打开,从里面走出穿戴不整齐的两个衙役,慌慌张张戴正了帽子之后才耀武扬威的说:“谁这么大胆敢敲鼓?是不想活了吗?!”
老百姓便一哄而笑,有人指着两人道:“哎呀,我活了这么多年,可算见到余姚县衙有活人啦!你们两个偷偷摸摸在里面干啥呢?”
其他人都大声哄笑起来。原是这余姚的县衙平日里极少开门,余姚的老百姓也知道有困难找不到官府,根本不踏足这里。
哄笑声中,一个个子不算太高的少年站出来了,掷地有声地道:“本人姓姜名安,乃京城人氏,今要状告余姚县令草菅人命,与盗匪狼狈为奸,祸害无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