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直为推行简笔字奔走的书生们没想到陛下待他们如此的恩深意重,各个对他感激涕零,恨不得以身殉道,来表达对陛下赏识的感激之情。
大郑宫亦不复往日的乌烟瘴气,整个后宫由永安公主掌管,王如海以前的手下一个叫李兴复的太监暂时负责,待姜咹彻底恢复,便由姜咹来管理。
如此,郑朝末期一场艰险又充满危机的逼宫就彻底过去,此时的前朝后宫完全归到永献帝和以他为中心的皇亲国戚手中,上下里外算是真正的统一起来,再不复之前的党政和杀戮,老百姓也彻底迎来了一段安稳和宁的日子。
高夫子想着上一次状元骑马游街结局太过惨烈,认为现在是个好机会,朝廷可以将趁此机会盛大而隆重举办一场新游街活动,不仅新任状元榜眼探花可以参与,留在建康城的所有的贡生们也可以参加,不管是不是补录的。
令姜咹没想到的是,因为补录官员,乔从西也深受恩惠,补录了贡元,准备下放至江南道余杭郡任县令。乔从西喜从天降,没料到自己有一天竟还能有机会做官,于是连忙同其他士子一起进宫谢恩。
谢了恩之后,他找到机会向永献帝请求见一见姜安。
永献帝知道小安子和乔从西关系好,加之他本人也有点私话想对乔从西说,便结伴一起去了姜咹现在住的地方,不错,姜咹有了自己的宫殿,永献帝大笔一挥把紧挨着建章宫的建福宫划给她住了。
两人边走边聊——
“乔爱卿,待你走后,朕的皇庄和铺子该如何打理呢?”
乔从西其实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知道当了官就不可能再从商,他也在头疼他自己手里的新华书社和其他铺子呢,“这个,微臣倒有个建议,不如让姜安试一试。以微臣对姜安的了解,他定能做好这件事。”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学过经济和管理,乔从西觉得以姜安的能耐,以前只是没机会,无法随时随地出门,如今再没有什么能拦住他的脚步,他管理几个庄子和铺子肯定没问题。
“这,朕还需要小安子帮朕管理国家,朕年纪小,小安子知道得多,朕还得依仗他呢!”永献帝颇为惆怅的道。
乔从西心里一惊,不知为何他竟从这些话中听出些不一样的意味,仔细咂摸了半天,他才尝试着道:“治理国家还是得依靠文武百官和叔王,姜安就算是书读得多知道些道理,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来治理国家。再说姜安不过是个小太监,干预政事过多,只怕会生祸端啊。”
听到此,永献帝抬头看了眼乔从西,沉沉的目光让乔从西觉得后背一凉,他想了想又道:“陛下,如今您已经扫清了障碍,整个天下都是您的,想找什么样的人才找不到?”
永献帝没说话,昂首挺胸迈进了建福宫。
乔从西赶紧跟上,心里竟有些庆幸自己去了江南道。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他怎么感觉永献帝不太正常,莫非是心智还没恢复?
永献帝内心还很矛盾,一方面他依恋和感激小安子对自己的照顾,他知道小安子永远都不会伤害自己,可是另一方面他又很急躁,每每入睡之时必做噩梦,梦里一个人拿着剑如砍瓜切菜般杀了他。
他很惶然,很困惑,很恐惧,还很烦躁。郑淮死了,云青冥也死了。
现在的皇宫在永安公主的管理下安全大大提高,那些不做事的禁卫军早就被撤换下来。
何况还有杀手阿七贴身保护他,□□队也专门派了一队人马全天候不间断地守卫他。
没有人能跑到他面前轻易地将他杀死。
叔王郑渡和高夫子协理他治理国家,凡事必过问他的意见,只在他疑惑不明的时候给出解释和建议,他想做的事情,比如推行简笔字和设立锦衣卫,他们不仅不反对,还给出合理的建议和举措。
老百姓对于他推行的措施也是大大的欢迎,盛赞他是位体贴百姓的好皇帝。简笔字一推行,老百姓们识字读书的热情高涨,他甚至听说建康城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都拿出劲头在好好学习,就为了给孙子儿子梳理个好榜样。
这就是他想要的呀。
可是还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即使他被所有人安全地、小心翼翼地保护在深宫里,老百姓对他赞誉有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到底哪里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