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看看你啊。听说昨天晚上建章宫来了刺客,是你救了陛下?没想到你这个小太监果然胆魄非凡!”
何止是胆魄非凡,敢在群臣和百姓面前为那些殉葬之人发声,还敢跟当朝第二人辩论,关键是还辩赢了,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建康城里现在到处都在流传着太监小安子的英勇事迹。他今日一来皇宫,就想找他的。可是一直没找到,还是问了朱唐才知道他在这里的。
姜咹被王谋的溢美之词说得有点不好意思,“小人哪有这能耐?多亏谢统领及时赶来,否则小人和陛下恐怕早已身首异处。对了,您找我有事吗?”
王谋找他真没事,纯粹只是想来看看他的伤势,现在见到他无恙,明明救驾有功,却因为被朝堂上的权臣所构陷,被罚扫破殿,心里一股郁气发不出来,“这帮狗腿子!哼!早晚有他们好看的!”
姜咹心里颇承王谋的情,那天当众为她叫来御医,可见心里也是个良善的小伙子。
“王统领,小人没事的。只是最近能不能麻烦您多去看顾一下陛下?他小小年纪,尚不知人心险恶,小人怕有人趁机害他,毕竟刺客一事,现在看来,在朝堂之上并未引起众位大人的重视。”
王谋便想到了谢尚匀的嘱托,点头道:“你放心。这个我明白的。对了,你听说了吗?陛下开的恩科下个月初十就要举行了,到时候恩科和察举同办,这样一来,建康城里肯定会来很多人的,那就热闹啦!”
姜咹一愣,还以为科举还要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么快,这是一件好事情,如果能为陛下找到一些得用的人才就更好了。
“是啊!到时候要是小人也能去看一看那些士子的风采就好啦。可惜,也不知道到那时候,小人的处罚完成了吗?”
王谋看着深感遗憾的姜咹,拍了拍胸口道:“这又何难?你且等着,等我有时间,我就找几个人来帮帮你,你别急。”
姜咹一听,又惊又喜,心想自己本就希望郑十三能够拉拢到谢尚匀和王谋,现在正是机会,便不客气地开口了,“既如此,小人在此就谢过王统领了。这件事算是小人承了统领的情,以后统领有何吩咐,小人定不会退缩。”
待王谋走后,姜咹仔细想了又想,觉得此次科举对郑十三来说都是一件喜事,若是能招纳一大批天子门生的话,郑十三以后也会更好过一些。
而郑十三一回到建福宫,就发现小安子不见人影,想到昨天晚上的刺客,他充满担忧的问道:“朱唐,小安子人呢?”
朱唐看了看永献帝的脸色,讷讷不言,心里真是有苦说不出,怎么这么倒霉?今天偏偏轮到自己当值。
郑十三看他脸色,还有什么不懂的,沉声道:“小安子到底去哪儿了?快去把他找回来!”
郑十三心里涌上一股伤心的怒气,但到底已经上过朝,脾气还是控制住了。
“是,是,是,小人这就去。陛下息怒。”
他急忙退下,去找了王公公,王公公皮笑肉不笑的道:“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去把小安子叫过来,咱家叮嘱他一番。”
便又着急忙慌地去建寿宫找姜咹,姜咹一听王公公召见,便知是郑十三下了朝不见自己生气了,王公公这会儿召见,不过是想敲打自己,让自己不要乱说话罢了。
果如姜咹所料,王公公不阴不阳地说了些话就放他回去,特意叮嘱明日照旧。
照旧什么?照旧干活还不能告状。
姜咹回到建福宫,郑十三已经用过午膳。
如今,郑十三每日上早朝,下午跟着高彧读书,晚上姜咹和小林子再给他加餐。
小小的孩子,压力不小。
姜咹看到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陛下,还记得小人曾经答应您,要带您去外面社会实践吗?”
“嗯嗯,上次去皇陵,朕只能坐在銮驾上,根本什么都没有玩到。”现在想起来,郑十三还觉得可惜。
姜咹鼓励他,“那好,最近您好好表现,到时候咱们找机会出去看看。最好啊,能从士子中间找些能干得用的,为陛下添些助力。陛下以为如何?”
“这自然是好,只是朕担心,四座大山会拦着朕,朕不好出去。”
天天上朝都是这样,他还没想干点什么,四个人轮番上阵,直说他没有经验,看问题太过简单,做事情不宜操之过急。
他们四个人一旦说了这样的话,其余官员还有何话可说?
这确实是个问题。姜咹也并不想让郑十三太过张扬招摇。
“没关系,陛下先好好学习,这一切包在小人身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