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直到年节将至,王爷都再没进过明府,连一封书信也无,倒叫我闲了下来。
除夕午后,王爷倒是照例派人送了帖子说年后再拜访,只是我和小姐对此都表示怀疑
我问小姐,若是王爷以后仍旧对那日书肆之事耿耿于怀再不来找小姐了,小姐会遗憾吗?
毕竟......至少在我看来,王爷也都算得上小姐在京中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朋友了。
小姐摇了摇头,问我为何问这种明显误解的问题来难为她?
是,我明白了,婉拒王爷,小姐自己其实心里也并不好受。
我回忆这半年,后知后觉发现小姐定是一早便知晓王爷心意了,以至于入夏以后小姐一直在家中躲着,意图与王爷保持距离。
只是可惜,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开弓没有回头箭,王爷终于还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我又偷偷问小姐,何时知道王爷尚未婚配便在府中蓄养妾室了?
小姐白了我一眼,说她又不傻,全开封城都猜到的事情偏她一人不知?
说的也是,王爷年少风流,近年来民众关于靖王爷婚事的讨论从未停歇,我自然也是听到过风言风语。
明家家风一向清明,老爷从未纳妾不说,连少爷都是个专情负责的正派公子,小姐自幼耳濡目染,来日若嫁人便想寻个专情于她的男子也无可厚非。
可是我还是不甚明白,我问小姐既然看不惯王爷的风流做派又为何一直与其来往?
小姐诧异说自己几时说过看不惯王爷了?
哦,所以小姐并不讨厌王爷,只是不想嫁给他罢了。
所以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核心的问题,小姐还是不想嫁人,哪怕对方尊贵如靖王爷也是不愿嫁的。
王爷被小姐婉拒,他自己应该是不愿对外宣扬的,再加上那日之事在场仅我和小姐二人,原以为外人不会知晓。
只是我和小姐都低估了东京城群众们的信息传播能力,很快小姐拒婚一事便以多个版本在民间流传。
比较正常的呢说王爷是“襄王有意神女无情”,两人没看对眼;激进一些的说王爷看中明家小姐素有才女之名,以权势欺压逼明家嫁女,而明家小姐抵死不从;当然也有颠倒黑白的,说是小姐出身不高、定是为了攀龙附凤而向王爷逼婚;甚至还有传的难听的说小姐早就失身王爷、甚至珠胎暗结的......
小姐不知怎么听到了这些疯话,还说故事编得绘声绘色的,不过讲逻辑的话应该是先“珠胎暗结”,然后才有底气“逼婚”才是……
不得不说,小姐的内心还是十分之强大的。
流言甚嚣尘上,甚至有愈演愈烈之态,连老爷夫人都不得不介入询问小姐和靖王爷之间到底如何如何。
小姐只一口咬定与王爷清清白白,两人历来不过是君子之交,自己问心无愧。除此便再不多说半句。
又到了上元佳节,小姐不顾劝阻仍旧坚持出门赏灯。
连我都不得不劝小姐低调行事,小姐却说这也许是她在东京的最后一个元宵节了,自己非去不可。
我连呸了三声,让小姐大过年的不要说这么不吉利的话。
东京上元节还是一如既往地热闹,各式花灯、爆竹照得街市亮如白昼。我不会形容,按小姐的话说就是“东方夜放花千树”,是“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更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忘了,最后这一句不是小姐这年说的,但是用在当下也还算应景。
因为就在这个元夕,我把小姐弄丢了。
大内城门边历来是灯会最为热闹的所在,皇上命人在墙上挂满彩灯和绸带,甚至还会在城内放社火与民同乐。
我一直强拽小姐在身边,只是烟花升空之时人群瞬间攒动起来,似有人施力将我拽离小姐所在。等人群散去,哪里见小姐的身影?
我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联想到小姐白天所说最后一个元宵的话,顿时冷汗涔涔、三魂吓没了七魄……
我找到在场巡视的官兵帮忙,一听是官员之女走丢也表现得十分在意,只是在主街里外跑了三遍、找了许久都不见人。
就在我绝望到打算以死谢罪之际,转头便在灯火尽头处看到了小姐。
以及那身旁不远处负手而立、身着鎏金玄袍的男子,不是靖王爷还能是谁?
顾不上他人了,我冲过去保住失而复得的小姐急的大哭小叫,小姐抚摸着头笑着安慰我说她太久没出门一时在汴梁城迷路了,还说自己一向没有方向感、是个路痴东京城街道太复杂自己记不得路......
“不过还好,遇到了靖王爷……他带我回来找你了。”小姐如是说。
我抬头拭去泪,向王爷行了大礼,感谢王爷的救命之恩。
王爷笑了笑,说我哪里那么夸张了,我家小姐不过是迷路罢了,又不是再也回不来了。我说不出完整句子,只能不断道谢。
路过的官兵们似乎认识靖王爷,见小姐找到也就自行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