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文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旧作文网 > 红花仙草[群像] > 第39章 接活

第39章 接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你怎么说,说你要去北京找工作?”

余序洲提了一下裤腿在沙发主位坐下,陈慧柔还没回,他不知道午饭要吃什么,也煮了壶水开始沏茶。

余希柠:“我没这么说。”

余序洲又问:“过了一晚上,想明白了没有?”

见余序洲是这个态度,余希柠就知道这件事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了,除非她要断绝父母关系,离开这个家。

“父母是过来人,比你多活了几十年总归是多了些经验跟阅历。今天你或许会埋怨,等到以后就会回过头来感谢父母了。”

好熟悉的几句话,跟刻在骨子里一样深刻,余希柠下意识蹙眉,她反对这样的说服方式。

“那要是十几年后证明我去北京发展是对的呢?是埋怨能弥补得了的?”

余序洲冲水的动作顿住,水漫过茶壶倒在茶盘上,溅起的水珠子烫到了他的手,这才赶紧停下。

“你——”

余希柠径直往洗手间走去。

陈慧柔回来后,还是没有主动和余希柠说话,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余希柠不收起去北京找工作的心思,就不会原谅她。

余希柠不想去刻意讨好,过了昨夜,即便心中那杆秤已经有了偏向,但她仍需要时间去顺清楚。说到底,就是得说服自己。

饭后,余希柠钻进房间里找参考样片,筛了几个自己能保证拍出差不多效果的给许于薇选。

等选完,她把参考片下载到手机上反复看细节,又写了几个简单的分镜,具体还得看明天现场发挥。

“他们明天正式表演,下午会在霞西吗?我提前过去看看?”

许于薇:“我问下我妹。”

很快有了回复,剧团下午就在那边彩排了,余希柠过去后直接找许若楠就行。

从教师村到霞西,骑自行车得将近半小时,开摩托车的话方便些,但不知道陈慧柔下午有没有课。余希柠一想到两条腿来回两趟,还没出发就已经觉得发酸发软,还是厚着脸皮去找陈慧柔要车钥匙。

“你去霞西做什么?”

陈慧柔还是那个冷淡的态度。

余希柠:“答应于薇帮她爸的剧团拍条宣传片,下去过去看彩排,明早正式拍。”

陈慧柔:“钥匙在架子上你自己拿,出门时把头盔戴上。”

“好。”

余希柠没去过霞西村委会,照着许若楠给的地址开着摩托车过去,到门口就被门卫拦住询问来因。

得知是来拍宣传片的,门卫大叔友好放行:“好好拍啊小姑娘,多宣传宣传我们非遗文化。”

许若楠接到余希柠的电话跑出来,脸上还带着妆。

“已经开始彩排了?”

“没呢,场地还没腾出来,希柠姐,我先带你去休息室?我爸妈都在那。”

在许若楠的带领下,余希柠第一次见到许于薇的父母,由于都扮着相,也看不出原本面容,但长辈态度都很亲和。

知道余希柠是来帮忙拍宣传片的,连连说了好几声谢谢,还主动问需要怎么配合。

“我们也不懂这些,你说要怎么拍,我们就配合你。”

余希柠:“我一开始会取一些个人的亮相镜头,在正式表演之前,后面想要简单采访一下主创团队。”

“采访的事交给若楠来,她读过书她来,我们都不会说普通话的。”

许爸爸摆摆手不好意思地拒绝。

余希柠:“用潮汕话说一两句也可以的。”

许若楠帮着劝:“爸,配合一下嘛,我们要宣传一下潮剧和剧团,让更多人看见才会有演出机会啊。”

许爸爸挠挠头:“说什么嘛……”

“可以简单说一下你们这出戏讲的什么故事,剧团什么时候开始表演的,对潮剧有什么期盼,都可以说。”

余希柠从包包里翻出一份稿子,她其实也写了一些提纲跟回答方向:“叔叔,这是我提前备的,但都是从网上找来的句子,未必贴切,您可以看后修改。”

“你这小姑娘太细心了,好好好,若楠你收起来看,完了给我和你妈说一下什么意思,我们晚上回家排练排练。”

许爸爸也是很质朴的人,一直把谢谢二字挂在嘴边,余希柠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闲聊几句后他们开始彩排,余希柠去到表演台那边等着,这是她第一次正儿八经看潮剧。

潮州台和饶平台在固定时段会播放潮剧,去爷爷、外公家时常能看见,特别是外公,连收音机里都是潮剧。

听陈慧柔说,好几十年的习惯了,家里还没电视机时,都是用收音机听的。

虽说自己是如假包换的潮汕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潮汕话,但要听懂潮剧,还是有难度。加上唱腔,短的台词还行,长的话,余希柠根本反应不过来,恨不得眼前有字幕提示。

这剧目叫《荔镜记》,讲的是陈三和五娘的故事,坚守爱情,反抗礼教,短短一出潮剧里也是蕴含着世俗、礼教的讨论和嘲讽。

余希柠用手机取了一些镜头,大致知道了明天该怎么拍,剧团里的演员们都很配合,沟通下来几乎没什么问题。

“辛苦你了希柠姐,为我们剧团来回跑。”

“小事,也是给我一个机会了解潮剧,以前都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过,感觉很不一样。”

余希柠记得之前许于薇说过,想让许若楠去广州找份工作,不要跟着剧团混,可现在看,她好像还是在做戏,且已经开始演主角了。

“你姐之前说过想让你去广州发展,你不愿意吗?”

“她说过,我拒绝了。”许若楠有些腼腆,双手手指攥着:“我初中都没读完就跟着爸妈到处做戏,已经熟悉了这一行,也不会干别的。我不像我姐,书读得多,有一技之长,去了广州我也只能给别人打打工,干不长久。”

许于薇家里的情况,余希柠听说过一点,姐妹俩还有个小弟,也不知道多大了。

“我挺喜欢做戏的,如果这一行能干得专,也是本事。”

余希柠:“确实,对了,你弟弟多大了?”

许若楠:“在老家那边读初三。”

余希柠点头:“也挺大的了。”

不远处有布马舞练习,进来时余希柠也看到了那块牌匾——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饶平县保护中心。

她从前以为布马舞只是饶平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没想到早就被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去看会布马舞,你先回去忙吧,不用陪我。”

许若楠:“好,那我们明天见。”

再次这么近距离地观看布马舞表演,和小时候在镇一小学里看的学生训练不同,这里的布马舞显然更为专业,竹篾扎成的马首正以不可思议的角度后仰,伴随着老师们的步伐动作,金箔贴就的鬃毛在阳光下碎成千万粒火星。

队形变化比大年初一营锣鼓时看到的要复杂,旁边还有音乐演奏团队,都是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吹着唢呐、竹笛还有曲锣。唢呐一响,前排几只马匹腾跃,整齐舞步与青石板路面碰撞发出的声响,比檐角铜铃更先撞向晚霞。

余希柠后退了两步站定,堪堪避开气场,日渐斜阳,惦记着还要回家吃饭,她收起手机转身往外走。路过门房,大叔抬手打招呼。

余希柠颔首:“叔,我明儿还来,到时麻烦您开门放行。”

大叔:“好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